我国古代,爱石绝非是文人墨客的“专利”,帝王将相都喜欢玩石。
隋唐时,收藏奇石者不多,帝王将相以奇石装点宫苑和园林风景,对奇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唐太宗时大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中,对“异域贡石”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几个“番人”,将几块玲珑剔透的细长的奇石,或扛在肩上,或捧在手中,毕恭毕敬地前来进贡。
唐代最有名的藏石家李德裕。他在洛阳城郊建造了平泉山庄,“采天下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成为当地一大景观。在这里,采自各地的太湖石、泰山石、巫山石、罗浮山石等,修建成名山大川的形状。
与李德裕轮番做宰相的牛僧孺,也酷爱奇石。他俩政治上势不两立,却对奇石有着共同的嗜好。牛僧孺在洛阳城东和城南各有一个庭园,“游息之时,与石为伍”。他的幕僚好友知道他有事癖,纷纷进献奇石,致使奇石充填了庭园的各个角落。
到了宋代,藏石、赏石、更趋奉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南唐后主李煜收藏了两块“研山”,即中间有墨池的奇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宋代的赏石之风,出现了劳民伤财的“花石纲”。宋微宗起初未有子嗣,听方士们说,如果汴京(今开封)东北角的地势增高,就出现多福多男的祥兆。于是,他下令收集很多怪石在这里筑一座山林,取名万寿山,方圆十余里,主峰高90步。
明清是我国古代奇石文化集大成时期,不仅品石专著层出不穷,而且藏石队伍也在扩大,清末的赵尔丰,在镇压保路运动的兵变中被杀,名声不太好,可他对奇石却一往情深,每获一块奇石,都与幕僚共同观赏,通宵达旦也不感到疲倦。他所写的《灵石记》一文,记载了他研究和所藏奇石的心得。
综合上述历史资料,古代最早的爱石的人是:阎立本、李德裕、牛僧孺、李煜、宋微宗、赵尔丰、乾隆皇帝等都是爱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