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李鸿章的墓里,挖出什么宝贝?

2021年09月01日 23:59:242980编辑

众所周知,李鸿章是晚清时期的朝廷重臣,其一生的传奇经历其实就是大清王朝最后40年的真实写照。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东城区金鱼胡同贤良寺的西跨院,享年78岁。

那么,李鸿章去世后安葬在哪里?作为大清政权的股肱之臣,他墓里的殉葬品究竟有些什么呢?

(中为李鸿章)

1901年,李鸿章签署完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后,就心力交瘁,抑郁成疾了。11月7日,李鸿章到了弥留之际,家人赶忙将寿衣给他穿上,等待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可偏偏在这时,俄国公使还心急火燎地来到李府,逼着李鸿章在条约上签字。李鸿章勉强支撑着签字画押后,已无法言语,只是瞪大双眼望着环伺在病榻前的家人。

家人们不明白他的用意,面面相觑。只有常年侍奉左右的手下知道了他的意思,伏在他的耳边低声说道:“中堂大人,俄国人不会再为难我们了。”如释重负的李鸿章才终于闭上了双眼,永远不用再为任人宰割的大清帝国担惊受怕了。

李鸿章死后,西逃的慈禧正在返京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震惊,良久不语,后连下三道谕旨封赏李鸿章,赐谥号“文忠”,入贤良祠,给了他极高的荣誉。同时,海内外报纸争相报道了这一消息,《纽约时报》更是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李鸿章病逝的消息,足见这位清朝重臣在当时全世界的影响力

1902年5月,李鸿章的灵柩从北京启程,运回老家合肥安葬。扶灵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过通州,经大运河抵达天津。然后转道水路,途经上海、镇江、芜湖,最后在南淝河上岸,沿途各地官员都无一例外地隆重接送。

1903年3月26日,李鸿章的遗骸终于下葬在了合肥东乡夏小郢村。这里流传着“一里葬三公”的说法。其意思是说,在这方圆一里的地方就有三个著名的大人埋葬于此,他们分别是宋代鼎鼎大名的“包青天”包拯,明代朱元璋的手下大将蔡国公张得胜,还有一位就是中堂大人李鸿章了。李鸿章的墓地离包公墓原址仅百步之遥。

(慈禧画像)

李鸿章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安息之地,自然和这几位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有关联的。他十分希望自己死后能青史留名,像受人敬仰的包公一样,被后世传诵。

然而,李鸿章在泉下如有知,恐怕要失望了。“宰相合肥天下瘦”的传言让他在死后饱受诟病。在李鸿章为官的40余年间,其家乡合肥东乡半数以上的田地都姓了李,安庆路、淮河路上大片房屋也成了李家私宅,时称“李府半条街”。

更为可悲的是,这位被梁启超称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的晚清政坛风云人物,却偏偏碰上了昏庸无能、腐败透顶的清政府。让他的一生政绩毁于一旦,也让他身后毁誉参半。

李鸿章的墓园修得规模宏大,耗时达一年多。和他的祠堂一起,共占地1.3万平方米,建有房屋99间,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其功能独特、建筑典型、雕刻精美,在江淮地区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也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名人享堂。

李鸿章的墓园周围还有上万亩的护坟田地。四周有大片的树林。田地里一年四季的产出,则作为享堂的日常维护经费、人员工资等支出。

(李鸿章与儿女家眷们)

那么,在如此气势恢宏的李鸿章墓室里,究竟埋藏着什么宝贝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全民大跃进时期,当地百姓为了大炼钢铁,疯狂地集体挖掘各处古墓。

由于李鸿章一生签署了太多的屈辱条约,因此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这样的历史人物,他的墓地当然是难逃被毁厄运的了。

老百姓费尽心思找到李鸿章的墓后,发现其墓室修建得异常坚固,墓室入口全是用进口耐火砖砌成,普通的铁锤和钢钎似乎对它毫无损伤。百姓们无可奈何,只好找来烈性炸药,准备将他炸开。不过大家又转念一想,这炸药威力太过巨大,一旦将李中堂墓室中价值连城的文物损坏,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于是果断放弃了炸药。

最后,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从李鸿章墓室的几十米外挖掘地道,从墓室下方钻了进去。

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两口上等棺木,分别是李鸿章本人及其夫人赵小莲的。半个世纪过去了,棺木依然光亮如新,在灯光下泛着惨白的光。

掀开棺椁后,李鸿章夫妇两人的尸身保存相对完好,夫人赵小莲似乎还在熟睡中,穿着华丽,盖着慈禧太后亲赐的陀罗经被。

人们经过仔细搜寻,只在李鸿章的棺椁里找到了一副眼镜、一块怀表、一根拐杖,以及身下垫着七颗按北斗七星形状摆放的金币。陪葬品中还有一把宝剑,最后被省剧团借去充当道具了。

挖墓者本来很失望。不过后来他们又兴奋了。因为他们居然在赵小莲的棺木里,找到了两块沉甸甸的金砖,每块重约10斤。

不过,这两块金砖后来让人们大跌眼镜了,经过专家鉴定,它们居然是两块铜砖。

叱咤风云的一代政治家李鸿章,死后居然会如此寒碜,是让人始料不及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李鸿章回忆录》等)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