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来龙去脉:
石家庄13岁女孩儿小美(化名),在小学的时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性格开朗,在老师同学和家长心中都是一位非常阳光的孩子。
2019年,小学毕业的小美进入了某所初中的重点班。虽然她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差,但是,初中的学习与小学完全不是一个当量级的。再加上重点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学霸级别的,小美的成绩很难在班里出头。
尽管每天学到深夜十一二点,但是仍然难以适应初中生活。她曾向父母提出转班,但是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这一点,我们也无法谴责其父母,这个选择也是大部分父母的选择。
这个原本性格开朗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了,父母很着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重度抑郁症。11月初,小美住进了医院。一个星期后,小美出院。在家又休养了一个星期。
11月17日,星期日,父亲觉得女孩儿恢复不错,因为担心功课耽误太多,就商量着让女儿明天复学,这个孩子也没有提出异议。父亲让孩子出去买些她爱吃的炸鸡,不久,孩子买回了好些炸鸡,父亲估计她是把零花钱都花了。除了买炸鸡之外,她还偷偷地买了些晕车药和头孢氨苄。
等晚上一家人睡熟后,小美发了一条微博后,服下了将近100多颗药。等药效发作的时候,她才想起了什么,歪歪扭扭地写了三行字,“照顾好我的猫别把它抛弃了对它好点”,还有一行写好之后又划掉的无法识别的字。
第二天早晨,父亲打算叫起孩子让她准备上学,但是门子朝里锁着,没有人回应,父亲拿出备用钥匙打开后,发现小美躺在地上,嘴角还有药渣。父亲立即拨打120求救。
小美在河北省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呆了30天后,还是未能挽回性命,很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对于这件事情怎么看呢?我认为:
首先,家长一定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我记得我家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也无法为自己的孩子定位。因为孩子别看在家里看见很聪明,但是未必读书的时候能够排在前面。我没有像众多家长那样,先把一年级的知识教会,“起步早一点”,而是公平地去比拼。我觉得家长过多干涉对孩子不好。大概过了多半学期,孩子还是能够跟上,基本属于中上等水平,没有拔尖。我基本满意,当然我也很希望他是第一名,因为我上学时候就是第一名。但是,第一名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这与家长没有多大关系的,是强求不来的。
这个名次其实挺好的,孩子向上有空间,下面又有人给垫着。我的观点是孩子只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只要把知识学扎实了,名次不重要,学好知识是重要的。考完试看卷子,如果仅仅是因为粗心丢了分,我就不担心,如果是因为大题不会做丢了分,那才着急,就帮助孩子分析思路。
我家孩子就这样,小学的名次和初中的名次和高中的名次都差不多,班里的五六名到十名左右。名次虽然没有变,但是,实际上是前进了很多名。因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生源不一样啊。考大学,又是一个普通211,在大学,也不是拔尖,基本上还是小学的名次。
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给以鼓励,让他能够不断前进就行了,过高的期望值让孩子太累,家长也很累。
有些孩子小学本来就不能达到某个高度,但是由于家长期望值太高,就拼了命地学习,拼了家产地补课,为了分数也会不择手段,或者斤斤计较。比如,一次普通的考试,老师多扣了5分。有的孩子就不当回事,比如我,我会认为反正这分数是我的,写不写到卷子上都一样。但是,有的孩子就不行,必须逼着老师把这5分补上才行。5分加上,可能就会超过班里的某某某,他很在乎。
你想,像这样的孩子活得多累,班里排在自己前面的每个同学对他来说就是一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上了初中,优秀生更多了,那还不压垮?一旦没有机会跑在前面,抑郁的可能性非常大。
其次,孩子不能适应的时候,要退而求其次像石家庄的这个女孩子明显已经不能适应重点班的学习,自己提出了要转班。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审时度势,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后,适时作出调整。或者跟孩子约定了,先试着适应几个星期,适应不了再转班,有个缓冲期。如果经过这么一段时间孩子适应了,不需要转班了,那就更好了;如果还是不行,就当机立断,赶快转,不要拖泥带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念不好书就念不好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成不了行行里的状元,也没有事。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一样好好活着吗?马云很有钱,我们没钱,但是我们活的,不一定就没有马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