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中国历史名人中有那些墓冢是无字碑

2021年05月18日 18:00:442930编辑

  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泰山登封台无字碑在玉皇顶的大门下,登封台的北边。
  碑高5。2米,碑身上段稍细,顶上有覆盖,碑色黄白,两面无字。有人说它是无字碑,但也有人说它是石表或石函。“秦始皇泰山立无字碑,解者纷纭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或以为欲刻而未成,或以为表望,皆臆说也
对于此碑,古代人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秦始皇立的,具体又有两种说法,一是因秦始皇的功德之大,难以用文字形容,故无字;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无人会写字了,故无字。
  当然,这些均无据可考。第二种说法是汉武帝刘彻立的,一直没有定论。《岱览》的编者唐仲冕,引用了《考古录》中顾炎武的一段话。顾炎武在阅读了《史记·封禅书》和《后汉书》以后,说:“岳顶无字碑,世传为秦始皇立。按秦碑在玉女池上,李斯篆书,高不过五尺,而铭文并二世诏书咸具,不当又立此大碑也。
  考之宋以前,亦无此说。因取《史记》反覆读之,知为汉武帝所立也。”(选自《日知录·泰山立石》)郭沫若在1961年上旬登泰山时,在他写的《观日出未遂》一诗中说“磨抚碑无字,回思汉武年”,也肯定了是汉武帝所立。原诗已刻成碑立于无字碑的一侧,与明代张铨的诗碑相对(张铨说“袖携五色如椽笔,来补秦王无字碑”。
  他认为是秦始皇所立)。
 
谢安无字碑 位于南京梅岗,为东晋谢安(也称谢太傅)的墓碑,“有石而无其辞,人呼为‘无字碑’”。原因是“以(谢)安之功德,难为称述,故立白碑”(选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
  所谓白碑即言碑上无字。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以八千之众胜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使东晋又偏安38年,也因此之故,为谢安之墓竖一通无字碑,盖“伟绩丰功不胜记也”。另一说法为谢安临终之前,问他请谁撰写碑文,他不语,也有人提到陶潜和王献之,他摇头,直到死也未确定谁写碑文,只好立无字碑了。
  还有一说是谢安功高盖世,褒既难,贬又不该,只好空着了。
 
秦桧无字碑编辑本义项 无字碑 位于南京牧牛亭,“有其额而无其辞,卧一石草间”(选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秦桧66岁病死后,其家人请了不少人为其撰写碑文,由于他“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晚年残忍太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一时忠臣良将,不避形迹”(《宋史·本传》),所以没有一人为秦桧撰写碑文,于是只好立一块没有碑文的无字碑。
  
 
十三陵无字碑明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县北有座天寿山,这里山林优美、绿水长流,地下躺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合称明十三陵。   天寿山原名黄土山,明成祖朱棣为了给自己选一块风水宝地当作长眠的寝宫,曾经不辞辛苦来到这里做了细致的实地考察,估计连一只苍蝇都没放过。
  经过一番严密的论证后,朱棣觉得自己万年之后躺在这里会比较舒服,所以改黄土山为天寿山,取“万年寿域”的意思,毕竟,皇帝的寝陵名字不能太“土”了。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