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许邵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幼少时期即显露过人机智,虽然击败袁绍之后统一北方,但兵败赤壁却失去了并吞吴、蜀一统天下的机会,不过所建立的魏国却是三国时代最强大的势力。曹操重才不重德的用人哲学,以及重利不重义的现实个性,使其成为三国史上评价较为两极化的人物。
张辽,字文远,原为吕布麾下第一大将,后归降曹操,担负东方防备孙权军之重任。张辽曾多次与吴军发生激战,每次皆能势如破竹,令吴国边界军民闻之丧胆。
荀彧,字文若,知人善任,不仅为曹操举荐人才,更在官渡之战中协助曹操取得胜利,是曹魏阵营初期的中流砥柱。
刘备,字玄德,人望极高,富识人之能,早期流浪各地结识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故事均为后人津津乐道。一手创立蜀国,麾下人才皆为一时之选。
关羽,字云长,以一把青龙偃月刀威震群雄。史书记载他遭毒箭射伤后,名医华陀为其刮骨疗伤之际,仍能谈笑自若与人奕棋。关羽义薄云天,不因富贵而背弃旧主,始终追随刘备左右,死后人们为其立庙祭祀,足见其在民间之地位。
张飞,字益德,本为一市井屠贩,“桃园三结义”后与刘备、关羽结为义姓兄弟,共扶汉室。张飞性好酒肉,豪气千云。史书称其为“万夫莫敌的豪杰”,是三国时代人物性格极为鲜明的英雄。
孙权,字仲谋,其兄孙策称其为守成之主,是三国时期最懂得利用形势的君主。由于拥有地利与人和的优势,使曹操屡次用兵均无法占到上风。保守治国的作风虽不能让他自众多性格鲜明的三国人物中脱颖而出,却能奠定吴国的根基。
周瑜,字公瑾,东吴水军都督,文武兼备,气宇轩昂,有容人之量,又精通音律,人称“美周郎”。演义中描写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斗智,并以“既生瑜、何生亮”之名句衬托诸葛亮之不凡,事实上对周瑜并不公平。
太史慈,字子义,在吴国多位将领之中,算是少数能与关羽、张飞等齐名的人物,不论武勇或是信义皆为人推崇。与刘繇之战中助孙策全身而退,从此深受重用。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三国时期人物介绍
上一篇: 三国演义第3回人物特征(50字左右)
下一篇: 三国时期历史人物故事
- 发表评论
-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