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想起这些事情了,那是在现在的纪念碑这个位置是个大铁桥,好像是外国人建的吧,桥上很多的小商贩,桥西头有很多饭店,当时的迎宾饭庄至今还记得,老饮食公司下属的,还有当时桥东桥西还有一座桥,就两个桥洞,很窄,一下雨就积水,位置大概在现在的胜利路上(裕华路地道桥往北大概一百米的地方,桥东边对面是个药房,好像是乐仁堂,至今可能还在,过了桥就是原来旧火车站出站口的位置,也是个小广场,至于年代就记不清了,大铁桥和新建的桥大概是在七十年代末建成的吧。。
中山路的特色
六大特色成就中山路
中山路保存下来的骑楼街道历史文化遗址和闽南街市风情,见证了厦门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留存了城市宝贵的文化记忆。如今的中山路,经过近百年来的培育和打造,已经成为一条历史积淀深厚、经营品类齐全、名店名品云集、人流物流集中的历史文化名街。
文化优势:郁达夫曾住过天仙旅社
厦门城墙,新街礼拜堂,江夏堂……中山路片区保留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孕育
了众多的厦门文化名人,堪称厦门的文脉。这里还有著名民族英雄陈化成、著名书法家欧阳桢、诗人虞愚、著名书法金石家吕世宜等名人的故居;著名的民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和作家郁达夫下榻过的天仙旅社;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的童年,也是在这里度过的。
中山路不但有丰富的文物古迹,而且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歌仔戏、中秋博饼等在中山路都有着悠久不断的传承。
建筑优势:骑楼建筑尽显南洋风情
中山路主要由华侨投资兴建,并由成片的骑楼组成,两旁带着浓郁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映衬着中山路“南洋风情商业街”的雅号。
位于中山路轮渡路口的华侨银行,是当年厦门人与南洋华侨之间血脉紧紧相连的历史见证。南洋风情的骑楼,加上了闽南传统的绿琉璃门楼屋顶,骑楼的门柱上又加上富有中国特色的廻云纹装饰,为中山路骑楼添上了中国气派和闽南色彩。
中西合璧,开放包容,有人说这就是中山路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