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去世后,樊迟同闵子(名损,字子骞)和宓子(名不齐,字子贱)来棠地(今鱼台县境内)办学,传道于济水一带。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卒,葬于故居西南一里许的济水北岸,即今天的武台村。
樊迟墓概况
樊迟墓地处鱼台县王鲁镇武台村南50米。占地面积78平方米。北靠武棠亭遗址,南有闵子祠。此地域古迹比较集中,是鱼台的历史人文中心。以樊迟墓为中心,另有樊迟后人墓冢及部分明清时期碑刻。樊迟墓碑为清乾隆九年重刻立,上书“先贤樊子迟墓”,额部有篆书“古迹”二字。碑楼有联曰:御车广教化先贤德业千秋著,祀墓荐馨香后哲孝思万代隆。另有明代碑刻两块,清代碑刻四块。
历史沿革
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九月,樊迟安葬。
汉代,樊迟十一世孙樊宗、樊岩在樊迟墓附近大兴土木,建起樊庙、樊府,扩大樊林,树巨碑于墓前,历代从祀。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赠“樊伯”。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益都侯”。
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樊子”。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在墓前立石碑。后三年被洪水冲倒,碑残。
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九月,又立石碑,文曰“先贤樊子迟墓”。
1940年,因樊迟后裔樊照坤等人举旗抗日,樊庙、樊府多次遭日伪焚烧破坏,樊氏谱牒几乎烧尽。
1942年,樊氏族内集资欲修葺樊庙、府、林,因战乱仅对墓碑增修了碑楼。
文革中,墓碑被砸断。1985年,墓碑被重新树立。
1996年10月,樊迟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先后成立樊迟墓保护理事会、樊迟研究学会。
2001年3月,樊迟墓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评定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樊迟墓作为名人墓冢,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论语译注
2、樊迟墓
樊迟的樊迟墓
上一篇: 石家庄北站到植物园怎么走打车需要多少钱?
下一篇: 石家庄和沧州是一个等级么
- 发表评论
-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