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素菜主要用于祭祀和典礼。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丰富 了素菜的品类。《汉书•王莽传》:“每有水旱,莽辄素食。”魏晋、南北朝时,随 佛教吃素理论影响的扩大,素菜自成一脉。
北魏贾思勰撰《齐民要术》卷九《素食》一节,专记十一种素食。
南朝梁武 帝尚佛,终身吃素,推动了中国素菜文化的发展。据《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 记载,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市肆皆有素食店。《山家清供》所载一百多种食品中大 部分为素食,更记载了“假煎鱼”“胜肉夹”和“素蒸鸡”等素菜荤做的手法。
元、明、清三代,素菜愈加繁荣,清初李渔撰《闲情偶寄》称:“论蔬食之美者, 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
不知其志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忝在 一字之鲜。”清末薛宝辰的素食专著《素食说略》共记述了清朝末年比较流行的 一百七十余品素食的制作方法。书中对素食的益处推崇有加:“蔬菜富有风味,清爽适口,又营养身体,无肉食腥膻之气,也不会残杀生灵,使人们欣赏到生机的乐趣,从而也遵循了‘生机贵养,杀戎宜除’的佛家观点。
”清光绪年间的天津有家馆子真素楼,是津门菜里典型的素菜馆,其名取自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中“亦缘其性真素”之语,店前挂“味甘腴见真德性,数晨夕有素心人”的撤联,内含“真素”二字。始建于1922年的上海功德林蔬食处,是中国有名的佛教素菜馆,多次接待中外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