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交通工具十分发达,比如汽车、轮船、飞机、火车、火箭等,都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些现代化交通工具是怎么来的呢?都是从远古时代发展出来的。
以前,人们不论是爬山涉水,还是远途迁徙,只可依靠自己的双脚。如果遇到水流很急的河,人们就只可以乘有浮力的木杆过河,因此人们发明了木筏和船。为了使船更快更方便,又发明了桨和帆。
车的发明是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了轮子才有了车。那么,有没有人把轮子和船结合在一起呢?有!聪明的中国人早在唐代就把轮子安在了船上,使船的推进速度又更上了一层楼。
人们在茫茫大海之中航行时,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便起了作用。
蒸汽车不久被发明了出来,交通掀起了新高潮,汽车在马路上奔跑的历史并不长,但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如今已经有了节能汽车、太阳能汽车……
同学们,为了以后科技发展更方便而努力吧!
关于交通文化的研究 从历史 现实 等等方面 专家来
交通文化建设研究
交通为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提供基础条件,为人和物的空间位移提供运输服务,是支撑经济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行业,自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交通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演进,并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延绵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曾造就了其他文明古国概莫能及的相对发达的交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交通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近60年的建设尤其改革开放近30年的建设,交通发展在数量规模、质量水平和结构层次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跻身世界交通大国之列,正朝着世界交通强国迈进。中国交通发展的历史伟绩和现代成就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在这个历经风雨的漫长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与历史俱进、与时代同步的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交通文化,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为亮丽的色彩。
一、交通文化的概念
理解交通文化的概念需先考查文化的概念。关于“文化”一词,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人们对文化内涵的解释还是存在同识,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的各种精神财富、制度体系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人类创造各种精神财富、制度体系和物质财富所秉持的或反映出的价值理念。这是人们对社会主文化内涵所作的解释。基于这一认识,人们于是对隶属于社会主文化的各种亚文化的概念也做出了界定,如组织文化、系统文化和行业文化等。
交通文化也是隶属于社会主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交通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是文化人类学。对于交通文化的概念,可以根据社会主文化概念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素做出界定: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在长期的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为广大交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付诸实践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价值理念,是交通行业各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是交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交通文明的重要结晶。其中,精神文化是交通行业的核心文化,是交通行业纲领性的核心思想,是指导交通发展的核心价值;制度文化是交通行业的浅层文化,是交通行业制定并执行办事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所秉承的价值理念;物质文化是交通行业的表层文化,是交通行业生产物质实体、展现外在形象所秉承的价值理念。对于这一概念,可从以下角度进一步理解其内涵:
交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理念。价值理念属于意识形态或思想认识范畴,体现为交通行业对交通发展所秉持的态度、所采取的方式和所表现的行为,为交通发展所倡导的精神、所制定的规范和所树立的形象,这些态度、方式和行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交通行业所秉承的价值理念,从而形成了交通文化。
交通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强调实践。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普遍认同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其突出强调价值理念的实践性,强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要得到普遍认同和真正落实,要使之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从而在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实践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为交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交通文化的层次定位是行业文化。从价值理念的从属主体来看,有国家的、民族的、组织的和个人的价值理念等,交通文化则属于整个交通行业的价值理念。因此,交通文化是对整个交通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价值理念的提炼与整合,代表了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主流思想,代表了整个行业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
交通文化的鲜明个性是交通特色。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的特色文化。各个行业的特色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整个国家、民族的价值理念的影响,但各个行业生产特征、服务要求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其价值取向也必然存在较大差异。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其所秉承的价值理念自然也有别于其他行业,从而有其自身鲜明的个性特色。
二、交通文化的特点
不同行业有其各自的结构形态和嬗变沿革,以及不同的静态表征和动态特征,因而体现出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体系特点。从这方面考察,交通文化具有多样性、层次性、传承性、时代性等突出特点。
交通文化的多样性。交通行业由多个系统、多种专业、多种组织构成。从职能范围看,交通行业主要有公路建设与管理、道路运输、规费征稽、港口、航运、海事、救捞、船检、公安等系统;从专业性质看,交通行业主要有公路、桥梁、车辆、站场、船舶、航标、航道等专业领域;从组织性质看,交通行业主要有行政机关、执法单位、交通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组织。不同的系统、专业、组织都有其自身的生产特征、服务要求和管理模式,因而具有不尽相同的价值理念,从而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交通文化的多样性,要求交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价值理念的个性与共性,整个行业的文化建设在价值理念的提炼和价值体系的整合上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能为整个行业广泛认同并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
交通文化的层次性。按照交通行业的职能、专业和组织等分类,可将交通文化细分为交通系统文化、交通专业文化和交通组织文化,各组成部分按照某种秩序有机结合,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其中,行业文化是一个面,系统文化是一条线,组织文化是一个点,专业文化则可看作对系统文化的细分,因为公路、桥梁、车辆、站场、船舶、航标和航道等是隶属于各交通系统的物质实体。整个交通文化体系因此呈现出一种“点-线-面”式的层次特征。各层次文化所秉承的价值理念具有内在的联系,一般来说,上层文化价值理念是对下层文化价值理念的归纳,上层文化更为抽象,下层文化更为具体。交通文化的层次性,要求提炼、整合交通行业的价值理念要自下而上、由点到面,逐层归纳,从而形成具有深厚基础的价值理念。
交通文化的传承性。交通文化形成于交通发展的实践,并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交通发展过程就是交通文化形成的过程,交通发展的历史沿革就是交通文化的传承沿革。交通发展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发展条件,因而有着不同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传承是发展的基础。交通文化的传承性,要求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交通文化,从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发展历史中发掘、提炼交通文化的价值理念元素,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进而将交通行业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交通文化的时代性。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发展都已进入新的阶段,快速推进中的中国交通现代化要求坚持科学的价值理念,发展先进的交通文化,以此促进交通事业又好有快发展。因此,建设交通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传承交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融入现代意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内涵,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理念,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三、交通文化的功能
交通文化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两个方面,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外塑和辐射等基本功能。认识这些基本功能,是认识交通文化的建设目的与建设意义的基础。
交通文化的凝聚功能。交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一旦为整体行业认同并接受,就成了千百万从业人员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进而以其强大的粘合力,从各个方面将整个行业及其成员聚合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为实现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交通文化的导向功能。交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是整个行业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的集中反映,代表了千百万交通人的主流思想和主流意识。这种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通过教育和灌输,会引导行业的个体与群体在思想、观念上做出调整,使其与整个行业所确立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从而起到一种导向作用。
交通文化的激励功能。交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旨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强调确立共同的理想、营造和谐的氛围。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干部职工乐于参与交通建设,乐于发挥聪明才智,为实现共同理想、实现自身价值而做出努力。
交通文化的约束功能。交通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了自身系统的价值理念,就为行业整体及其成员明确了价值取向,同时也确立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对行业整体及其成员起到一种约束作用。但是,这种约束具有自觉性,是一种软约束,这种软约束产生于整个行业的文化氛围,使各个成员产生共鸣,继而达到自我控制。
交通文化的外塑功能。交通行业特色文化所倡导并实践的价值理念是交通行业的旗帜,旗帜就是形象,这种形象包括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这些形象是社会公众了解和评价交通行业的标志和表征。因此,交通文化具有外塑形象的重要功能。
交通文化的辐射功能。交通文化的辐射功能主要体现在所倡导并实践的价值理念通过外化而为广大社会公众所了解、所感受,会影响整个社会价值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交通文化成为社会主文化的生长点和贡献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四、交通文化的载体
凡文化均有其价值理念的承载体或附着体。人类通过劳动创造文化。人类的劳动作用于自然形成物质文化,作用于社会形成制度文化,作用于人类自身形成精神文化。交通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主体载体、组织载体、制度载体和物质载体等。从根本上说,建设交通文化就是建设和优化这些载体。
主体载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是交通行业的主体,自然也是交通文化的主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既是交通行业价值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也是交通行业价值理念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交通文化说到底是交通人的文化,是交通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建设交通文化,要注重人的决定性因素,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一是注重发掘广大从业人员的价值理念元素,确立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价值理念体系;二是注重依靠广大从业人员建设交通文化,践行价值理念;三是注重通过文化建设来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运用文化的力量来增强从业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交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组织载体。交通行业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交通企业等各种组织,既是交通行业的基本单元,也是交通文化建设的基本单元。这些组织作为交通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内涵反映组织文化的性质。组织内部共同的目标追求、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谐的分工合作都是文化使然,其既是文化作用的结果,也是文化自身的表征。二是组织结构体现组织文化的个性。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内部的职责关系,其选择和形成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并反作用于组织文化,从而使得不同的组织结构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个性。三是组织功能体现组织文化的要求。组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整合人力资源、规范人的行为、满足人的需要,从而履行组织使命,实现组织目标,这些功能和作用与组织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是一致的,正好体现了组织文化建设的目的和要求。建设交通文化,要求将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着力提升组织管理理念,改进组织管理方式,按照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要求,优化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协作关系。
制度载体。制度是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组织文化是组织制度制定与执行的重要决定因素,影响着组织制度的形成及其功效的发挥。组织制度是组织文化的产物,组织制度所具有的规范约束和激励作用等本身就体现了组织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和内在要求。这样,组织制度就成为了组织文化的重要载体,组织制定并执行各种办事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都反映了组织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组织制度对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有什么样的组织制度也必然会使组织成员表现出相应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营造相应的组织氛围、孕育相应的组织文化。建设交通文化,要求将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要求,以实现员工价值、规范员工行为为价值取向,着力健全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推进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
物质载体。物质载体是反映交通文化特色内容的重要载体和交通文化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交通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交通行业的生产资料,包括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及其支持保障系统,如公路、桥梁、车站、港口、航道、航标、车辆和船舶,办公场所、生产车间和服务场所等,这是交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其外形特征、结构特点、技术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民族特色、地域特征、人文内涵及其社会经济意义等,是交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交通文化的重要特色所在。二是交通行业的形象标识,如各系统、部门和组织的徽标、着装和歌曲等,这也是交通文化的可感知性象征物,充分体现了交通文化的个性和风格。三是交通行业各种组织保障员工基本权益、提升员工综合素养的各种实体手段,如保健、卫生和安全等设施,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等文化设施,这些也都充分体现了交通文化的个性和风格。建设交通文化,要求将物质载体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既要着力保证物质实体的经济社会意义,也要着意丰富物质实体的技术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人文内涵,着力提升交通行业的外在形象。
五、交通行业的价值体系
交通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交通行业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交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形成了实践证明对于引导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价值体系。
(一)行业使命:发展现代交通,做好“三个服务”
发展现代交通,促进民富国强,是国家和人民赋予交通行业的神圣使命。交通是支撑经济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依托。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现代交通业、实现交通现代化,根本目的是促进人民富裕、实现国家强盛。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交通行业围绕履行这一使命,必须把握世界交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我国交通发展的阶段特征,着力调整交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完善行业管理,加快推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努力提高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和水平。
(二)共同愿景:建设一个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自然、交通与社会更加和谐。
交通行业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体现了交通行业基于自身使命而对未来交通发展愿望与发展前景的美好憧憬,对未来交通发展目标与发展效果的理想追求,是交通行业重要的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愿景,一代代交通人前赴后继,作出了艰苦卓越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交通事业各个方面不断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目前,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全面推进,高速公路、特大桥梁、长大隧道和专业码头建设快速发展,万车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已经初步形成,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良好效果已经日益显现,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已经初具规模,更加宏伟的发展目标正在又好又快地大力推进之中,交通发展的美好愿景必将成为现实。
(三)交通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
交通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交通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交通行业先进典型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是交通行业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交通行业履行自身使命、实现共同愿景的强大动力,代表了交通行业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意志和精神风貌。交通精神的核心要素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
艰苦奋斗是交通行业的优良传统。立足我国建设任务繁重、经济基础薄弱的基本国情,交通行业各条战线广大员工,本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拼搏进取、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力推进我国的现代化交通建设,确保交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效率,创造了无数可圈可点的光辉业绩,涌现了以“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青岛港精神”,“胸怀祖国、热爱边疆的爱国精神,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不懈探索、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这一“刚毅精神”,以及“勇闯新路、改革进取的精神,干字当头、艰苦奋斗的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劳动的精神,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这一“华铜海精神”等为代表的彰显艰苦奋斗精神的先进典型。
勇于创新是交通行业的时代追求。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是交通行业在长期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和发展要求,有效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与突破的成功经验。长期以来,交通行业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注重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实现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涌现了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主人翁精神,立足本职、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这一“起帆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努力开拓的拼搏精神,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团队精神”这一“振超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立足岗位、刻苦自励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一“孔祥瑞精神”,以及“凝心聚力的和谐意识,拼搏奉献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这一“润阳大桥精神”等为代表的凸显勇于创新精神的先进典型。
不畏风险是交通行业的突出意志。交通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车辆行驶于陡峭险峻的群山之间,船舶航行于风急浪高的水面之上,无不存在一定风险,正所谓“行船走马三分险”。长期以来,中国航海者面对风浪惊涛的海洋环境和突如其来的各种困难,总是勇往直前、镇静应对、精诚协作,圆满完成国家和人民交付的各项运输任务,彰显了“乘风破浪、不畏限险、同舟共济”的“航海精神”。尤其,在发生海上安全事故的情形下,我国海上搜救队伍更是凭藉精湛的技能和过人的胆略,不顾个人安危,及时赶赴现场,全力施行搜救,确保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凸显了“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是交通行业坚强意志力和大无畏精神的突出体现。
默默奉献是交通行业的真情付出。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大多是在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人烟稀少的特殊条件下展开的,广大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人员,无数的铺路工、养路工和航标工,寒来暑往、经年累月,不顾风吹雨打、不计名利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在艰苦的条件下,恪尽职守、真诚奉献,用宝贵的青春和人生,铺就了无数大道、送去了万家温暖、确保了万家平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了以“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小扁担精神”,“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铺路石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社会”的“航标灯精神”,“尚法弘德,为民负责,执法为民,服务社会” 的“海事精神”,以及“尽职在岗、奉献在船”的“孙彪精神”等为代表的凸显默默奉献精神的先进典型。
(四)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交通行业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大力倡导并努力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为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敬业要求从业人员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交通行业为全社会提供交通基础设施和客货运输服务,交通工程建设关乎百年发展大计,客货运输服务涉及广大公众利益,从业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要结合岗位需要、立足岗位工作,加强业务学习、注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为保证工程建设和运输服务质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精髓。诚实守信要求从业人员做到诚实、诚恳,讲信义、守信用。交通行业倡导并实践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要着眼于切实解决交通、运输和管理中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健全诚信机制,开展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进一步推进“共铸诚信交通”实践活动,做负责任的行业、负责任的部门、负责任的岗位,努力提高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信誉度。
服务群众是职业道德的更高要求。交通行业本身是服务性行业,服务是交通的本质属性,做好服务是交通发展的突出主题。交通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广大员工要着力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做好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继续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示范窗口建设活动,大力推行热情服务、周到服务、规范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广大从业人员要将奉献社会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立足各自的本职工作,以宽广的胸襟和坦荡的胸怀,以自己的才华和汗水真情地反哺于人民、回馈于社会,在奉献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
六、交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大力推进交通文化建设,是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进交通文化建设,就是要确立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交通事业发展要求,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并付诸交通发展实践,提升交通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建设交通文化有利于确立共同理想,树立共同目标,进一步增强发展现代交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理想就是信念,理想就是旗帜。交通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并努力践行建设一个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致力促进人民富裕、实现国家强盛,这些核心价值一旦为交通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所接受,就成了广大交通员工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成了统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的旗帜和标杆,进而增强广大交通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领广大交通员工为发展现代交通、促进民富国强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建设交通文化有利于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进一步提高做好“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交通精神是交通行业的灵魂。交通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并努力践行以“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不畏风险、勇于创新”为核心要素的交通精神,是交通行业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要求,努力做好“三个服务”的精神追求和强大动力。建设交通文化,弘扬交通精神,就是要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浩然正气,以此激发广大交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不断提高做好“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强大动力。
建设交通文化有利于凝聚行业力量,提升行业形象,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交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交通文化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旨,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各个层面,大力倡导并努力践行交通发展的事业追求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用户利益、公众利益、员工利益。这些价值取向,既是一种宣示,更是一种承诺,其所体现的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有利于改善交通行业的内在氛围、提升交通行业的外在形象,改善行业内外的关系,提高交通行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交通发展的软实力,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