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石家庄在古代就叫石家庄,旧称石门。
石家庄原是获鹿县留营乡一个小村,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碑记,已有石家庄村名。现在的石家庄市是在这个小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清康熙二十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村成为隶属真定府(雍正时改称正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1925年经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批准,设立石门市。取名之因是将石家庄、休门两村各取一字,以符名实。1947年11月12日,解放军攻克石门及其周边所有县城,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河北藁城前西关商代遗址?
前西关商代遗址位于河北省藁城市前西关村西南。遗址面积现存约有1260平方米。遗址为一个土岗,当地农民称之为“狗塔子”,其文化内涵为商代殷墟晚期。1975年,文物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过调查,采集有陶鬲足、深腹盆口沿等,当地农民捐献了遗址内出土的牛首穿带纹壶、饕餮纹铜鼎、铜爵、铜觚、夔龙纹曲内戈、单穿碧玉戚等,这些文物均出自遗址的墓葬内。这里出土的铜器中,其中3件有铭文,铜爵和铜鼎均铭一“几寸”字,旧释为“守”字。壶内底部铭“心、几寸”二字,“几寸”当是氏族,“心”是名,“几寸”氏族与商王室有着密切关系,其为研究石家庄一带商文化的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该遗址已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