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城市#
这里来详细说说兰州一些农村的婚嫁风俗习惯。
历史上的兰州,是一个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互影响的地区。在重视传统婚礼程序的同时,也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融会的烙印。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婚姻民俗。
兰州地区的汉族婚礼虽延续了传统六礼的内容,但在程序上有所简化,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包括议婚、订婚、下彩、选定婚期、婚礼、回门等内容。
一、议婚:旧时兰州汉族结婚缔结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见面,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男方请媒人寻访合适的女子,备礼物去女方家说媒,称为议婚。议婚的内容包括青年男女的姓名、年龄、属相、人品、健康状况。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财产、地位、为人口碑,男女双方和家庭各有什么要求等。如果女方同意,即将姓名、生辰八字告知媒人,或用红纸写好交媒人提供男方。
现在人们更重视男女双方性格、习惯、兴趣的一致。也有男方请媒人提单瓶酒去女方家说亲的习俗,因为现在都是自由恋爱,在结婚之前那女女双方都已经认识了,而且有了非常好的感情基础了,所以现在基本上没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
二、订婚:挑选双月双日(良辰吉日)订婚,媒人领求婚者带上成双的农服或布料、糕点、连瓶酒(两瓶酒要用红绳子捆在一起,上面红纸写“天地良缘,百年好合”)去女方家。女方家请来至亲盛情招待,喝完连瓶酒就算订了婚。男方回去时,女方家在空酒瓶装满粮食(米或麦子)、发面、艾草、枣儿让男方带回去,象征着“米面夫妻、夫妻相爱、发财致富、早生儿子”之意。这种隆重而繁琐的订婚仪式显示了对婚姻的高度重视。现在这种风俗在兰州至今保留下来了,很多传统的家庭在订婚中还是这么做的。
三、下彩:订婚后,男方逢年过节或平时都可去女方家,每去一次都必带一份薄礼,结婚前一年或几个月要下彩礼,俗叫“下酒”。男方备好衣物、彩礼、喜酒两瓶、礼酥糕点、糖果、红枣、核桃、染红的红鸡蛋、鲜肉双条等十多样礼物,用红纸条束之,上贴红双喜字,置于抬盒内抬送女家,女家院中设方桌,将礼品置上,女家子侄辈上香礼拜,祭天地和祖宗,叫“扣盒子”,男方给上香者以“喜眉钱”也叫“堰酒瓶钱”,呈上礼单,拍三下开盒亮彩礼,叫“拍盒子”,请家属来宾参观,女方设席款待,规模要比订婚时丰盛。席中盛上加盖鲜汤一碗,让男方来宾揭盖品尝,称为“尝汤”,男方需以小钱给厨师,称为“尝汤钱”,尝汤之俗至今仍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们都提倡节约婚礼,所以下彩这一婚俗已经可有可无了。一般而言,女方不会刻意去要多么贵重的彩礼,男方也会根据个人能力下彩或者不下彩。
四、选定婚期:婚姻大事关系到男女双方的前程和家族的兴衰,因而人们对婚期的选定格外的慎重,男方根据双方生辰八字择定结婚吉日后,请媒人去女方家商定,俗称“请期”。女方同意后,即在结婚前十天,将婚娶事项由媒人同女方商妥,叫“通话”。
五、婚礼:两家根据双方生辰八字择日举行婚礼。女方在结婚前一日宴请亲友贺喜。俗称“添箱”,多送首饰、衣物、器皿、钱等。女方家设宴招待比较简单,择选至亲若干人随姑娘去男方家做客,称“喜客”,给姑娘陪嫁妆,根据家境而异,一般是一对箱子、毡被、衣服及鞋袜、梳妆用具等,其中不可或缺的是要陪嫁一对碗,叫“衣饭碗”,意为去婆家后衣禄不断,女方还要给婆家公、婆、至亲长辈及兄嫂各带一件见面礼,多为枕头鞋袜之类的东西,在婚礼上认亲见面时赠送,俗叫“抬礼”。
现在的兰州婚礼就简单多了,新郎直接去迎娶新娘的,不过新郎要塞“开门钱”的这个习俗还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而且新郎进门见到新娘后不能马上把新娘接走,新娘的亲人还要为难新郎及陪同新郎的接亲团,其中有一个游戏是每一对新人必玩的——找鞋,即新娘的亲人会把新娘的一只鞋藏在新娘的卧室里的一个地方,让新郎他们找,找到了由新郎亲自给新娘穿上,否则就不能把新娘带走。之后新娘在上车前得哭嫁也是一直流传下来的,如果新娘不哭,就会被大家笑话,会说新娘不孝顺,所以兰州的婚礼新娘哭嫁是一定要有的,现代的婚礼一般都是在酒店举行的,婚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在兰州不管什么样的婚礼形式,有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捉弄公公,有的把公公的脸涂黑,还要让他带上高帽子在婚礼现场游行,据兰州当地的老人的说法,这种做法是对公公家里人的一种告诫,让他们家的人以后要对新娘子好。还有铺床和压床的习俗也是流传至今。
六、回门:新婚后第三天早晨,新婚夫妇携带礼品“回门”,拜岳父母及女方亲族,回门要趁早出门,忌讳被路人看见,在娘家招待后及早于午前返回。
从兰州婚姻礼仪的一些繁文缛节,可看出过去的兰州人对于属相和八字是非常迷信的,这是不好的,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明清时期的兰州人“重婚丧,尚节义”,“重婚丧,崇墓祭”。这个“重”表现在议定阶段的慎重,结成阶段的隆重,婚后阶段的稳重,兰州民众的婚姻家庭就在这种重视的氛围中维持着长久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