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清代的皇家马场在哪里?

2021年06月07日 05:27:012940编辑

祁连山草原”,主要指的是山丹马场和皇城草原一带。

在马蹄寺遇到兰州的朋友,在窟窿峡又再次遇到,他们在窟窿峡吃过晚饭继续去往皇城。皇城草原又名夏日塔拉草原。皇城隶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历史上,遗存元代成吉思汗后裔永昌王所建皇城与避暑宫故址,是永昌王只必帖木儿的封地。

什么是历史周期性

历史周期性,指的是王朝按照一个似乎存在的兴衰规律发展。不同的地区由于各方面的条件,似乎周期性不一样。

什么是历史周期性?

以中国为例,首先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王朝兴衰更替。其实似乎每一个大动乱的时代结束后,都有一个短暂统一的小时代,比如秦朝,隋朝,然后紧接着就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比如汉朝,唐朝。其次,中国历史上不管是早期的两汉,还是中期的唐宋,还是晚期的明清,朝代持续时间都不超过300年,最多在接近三百年的时候就灭亡了。西汉(210年),东汉(195年),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可以看出,就算把东西汉都算一个朝代,中国封建时代,寿命最长的一个朝代也就405年而已。

什么是历史周期性?

为何出现这样的兴衰规律呢,为何古代中国的众多王朝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300年呢?真的有一个周期在左右着历史的进程吗?显然并没有那么玄乎,一切都有原因可以解释。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方面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封建时代的最大特征——土地私有制。

什么是历史周期性?

首先,政治制度上,进入封建时代后,就存在着一种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中央集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夜之间就摸索出的。秦代开创了郡县制的先河,有效了解决了夏商周以来分封制的弊端,国家开始进入大一统时代。

什么是历史周期性?

但随后的两汉,刺史和州牧的设置使得地方权利开始抬头,豪强地主日益壮大。东汉以后,国家陷入长期的混战,三国两晋南北朝,纷争战乱几百年。

什么是历史周期性?

隋唐之后,国家再次大一统,相应的制度使得封建社会经济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新高峰。但是唐代中期节度使的设置,再次让地方权利扩大,随后国家又一次陷入长期的战乱。

什么是历史周期性?

宋代对地方官员的权利进行了重大调整,此后,农民起义时有发生,但地方割据开始逐渐退出中国历史。元明清三朝,行省制度传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到了清代可以说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地方分裂逐渐消失。

可见历朝历代在中央集权的加强中是一代代人长期摸索的结果。但是地方始终存在着分权的状况,一旦中央政府衰落或者出现问题,国家就会出现分裂与战乱。清朝之后,民国时期国家又一次军阀混战,持续多年。

第二,土地制度上,封建时代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农业社会里,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财富。但是土地私有制存在,使得土地兼并是迟早发生的事。

封建时代自然灾害多发,也没有社会保险与福利,单个家庭在对抗天灾人祸方面毕竟能力有限,因病致贫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就算没有这些天灾人祸,总有好吃懒做的人。所以历朝历代开国时,因为前朝末年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多数人其实都有土地。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总有人会失去土地。自耕农失去土地退化为佃农并且依附于地主。慢慢的,土地兼并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自耕农失去土地,社会矛盾逐渐加大。这个时候,国家其实就比较危险了,换句话说就是风云飘摇。如果统治者相对开明,做出一些调整,保障农民的生存,这个朝代持续的时间可能就会稍长一点,但是也不可能永远续命,除非统治者自己发动“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当然,根本不会有统治者(利益既得者)自己坑自己的。如果统治者无动于衷,视而不见,那么农民起义的时间也就不远了。所以中国历史上,朝代再长也不会超过300年。因为土地兼并是不可阻挡的,只要土地私有制存在,就无法避免。国家的土地就那么多,能养活的人口也就那么多,封建时代的国家也没有任何政策保障下层民众的最基本生存,因而到了一定时代,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战乱。

第三,税收制度。国家要想发展,必须要有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税收是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最主要收入。历朝历代在税收上虽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以人头来征税和服徭役的。虽然个别朝代在一定阶段也试图按照财产来收税,但是在封建时代,隐瞒财产的难度肯定要远远小于隐瞒人口。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朝代在刚刚开始时,多数农民都是自耕农,拥有土地,因而可以正常的进行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赋税,国家财政正常运转,社会就会正常发展。即便赋税重一点,但是只要有土地,总还有活路。不过一旦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失去土地,压力就变大了。财产明明集中到了地主和富商的手里,但是税收的任务却要让无地农民承担,问题就产生了。而多数时期,按人头收税的制度也使得下层民众非常艰辛。应该多交税的富人逃避了大量的赋税,而贫苦百姓却承担了不应有的赋税与徭役,农民失去了活路,国家的财政也会恶化,多数朝代越是财政恶化,就越是荒淫无道,卖官鬻爵,吏治更加败坏,官员上任前都是花钱上台的,上台后肯定变本加厉盘剥百姓,国家也就进入了死亡倒计时了。

最后,自然因素。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的年变化非常大。因而漫长的历史中,真正意义上的风调雨顺是很少的。古代中国以耕种业为主,降水变率大就要求水利设施要弄好。普通家庭是没有能力承担水利设施建设的,因而中央政府要合理使用民力来搞好农业水利建设。统治阶级开明的情况下,国家在这一块搞得就比较好。而统治者如果昏庸无能的话,水利设施往往就会荒废,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农业社会里,如果农业荒废了,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同时,不同历史时期,整体气候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气候成波动变化,有的时期整体温暖,有的时代整体寒冷,例如,秦汉与隋唐气候相对温暖,而明清时期,气候异常寒冷。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业产量,进而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也是影响王朝兴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使得中国历史上呈现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而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和长期以来按照人头来征税的不合理的税收制度,造成了古代中国各朝代刚刚建立时,社会矛盾相对较小,而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农民失去生计,国家财政出现危机,问题就会迅速增加,如果统治者采取改革,缓和社会矛盾,国家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太平。如果统治者破罐子破摔,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地方分离势力的抬升,整个国家将迅速走向衰亡。因而命长者200多年(不到300年),命短者可能就十几二十年。

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也告诉我们后人,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和统一,必须妥善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要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下层民众基本的生存。国家可以存在贫富差距,但是一定要把公平和效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税收制度一定要合理,高收入者高税收,低收入者低税收。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持续发展,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永享太平。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