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曌字的来历故事?

2021年06月07日 17:03:0412322编辑

曌字的来历故事?

曌:念zhào,同“照”,与武则天有关,但并非武则天所造。瞾字其实是宗秦客在武则天称帝前一年多选的字,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资治通鉴》记载——永昌元年十一月(689年,这会儿武则天65岁了),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

武则天,原名武照,生于武德七年(624年),并州(今山西文水)人。14岁入宫,唐太宗封为才人,赐号“武媚”,人称媚娘。高宗时封为皇后,参与朝政。高宗病逝后,废黜中宗,改立四子李旦为睿宗,独揽大权。

闯王李自成建立的朝代是什么,如果能统治下去还会有清朝吗?

李自成建立“大顺”,改元“永昌”定都西安,如果能统治下去肯定不会有清朝的。虽然政权初创,必然有农民起义领袖的阶级局限性存在,但是这些都是新旧政权交替的必然,历来皆是如此,他失败在于根基太浅,败了一仗就爬不起来了,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闯王李自成建立的朝代是什么,如果能统治下去还会有清朝吗?

明末天灾不断,民不聊生说起明朝末年的天灾,“小冰河期”不得不提,1580-1644年(万历八年-崇祯17年,大顺永昌元年)是这个时期最冷的时期,千年内为最,万年内也能居其次,正是由于气温骤降,致使粮食大幅度减产,而且北方气候本来就冷,在这个酷寒的基础上,降水减少,降雨区普遍南移,全国旱灾不断,万历年间就发生过三次大旱灾。崇祯14年(1641年)的那场大旱,更是历时四年之久,直至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旱灾带来的鼠疫还在肆虐北京

闯王李自成建立的朝代是什么,如果能统治下去还会有清朝吗?

从天时上来说,崇祯皇帝是特别倒霉的,颇有时运不济之意,治世能力不说,朝政腐败也先不谈,天灾为大明的灭亡狠狠的做了一次幕后推手。旱灾本来就粮食产量不足,再加上鼠疫,大明本身就是元气大伤,再加上各地烽烟四起,不能有效赈灾,治下之民反而成了造反之众。

闯王李自成建立的朝代是什么,如果能统治下去还会有清朝吗?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李自成幼时如明太祖朱元璋相似,也是给地主放过羊,出家做过小和尚,后来从军也是不顺,于崇祯二年(1629)正式起义,成为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他也是根正苗红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所以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依然存在。因为本身没有根基,所以只能走民众路线,吸引流民,正值全国灾荒,到处缺粮,所以攻略一地,就杀大户,并开仓放粮,所以有“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究其原因,还在于本身没有根基,没钱没粮,怎么造反,只能烧杀抢掠,水浒中的梁山好汉不一样是靠抢劫为生。当时大明作为统治者都会缺粮缺响,而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却还能让占领区不纳粮,可想而知,其手下数千,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军队吃什么?只不过是把朝廷的粮仓放尽,今日吃饱,明日不愁罢了。

闯王李自成建立的朝代是什么,如果能统治下去还会有清朝吗?

打的太快,称帝迅速,底盘不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同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历史上唯一成功的朱元璋,正是因为采纳了朱升的这个战略方针,最终平定乱世,建立大明帝朝。

李自成就不同,崇祯二年起义,三年投入王佐挂麾下,后来王佐挂被招安,李自成转头张存孟麾下,崇祯四年,张存孟又投降大明,崇祯六年,李自成投奔其舅父闯王高迎祥,直到崇祯九年,高迎祥兵败被杀,李自成接受余荫,被推为闯王,这才算是真正自立,有了自己的根基。但是也一直辗转四方,直到崇祯十一年,清兵入关,才得以在商洛山中喘息求存。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反叛之后,再次杀出山,直到崇祯十四年,攻克洛阳,崇祯十六年,攻下襄阳,称“新顺王”,崇祯十七年一月就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三月攻下北京,灭亡明朝。从真正起势到灭亡大明,也就几年的时间,所以占的快,但是治理不足,兵员后勤等等都跟不上。同年四月,李自成因收服吴三桂不成,与其进行一片石战役,最终,吴三桂投降多尔衮,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自此之后,李自成被清兵打的节节败退,于次年死于湖北通城。真正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李自成的眼光战略跟洪秀全不是一个档次,不可相提并论同样是农民起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也是轰轰烈烈,其势不可挡,而且天时地利人和皆有,在民族矛盾的情况下,稍微有点战略眼光,有点作为还是有机会开创一代王朝的,他是真正拜在自己的思想堕落之下的。李自成还是有进取心的,从占领西安称帝,两月就进攻北京,拿下北京之后迅速转战山海关,只是失败了而已,加上根基不稳,没有了再起的机会。

很多人喜欢拿李自成打下北京之后说事。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 ,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这固然是错误的行为,也表示李自成对其部下约束不力。但就事论事,这种行为在新旧政权取代之时真不是大事,各种名义上劫掠前朝大户包括屠城之举,也都是应有之意,不然造反做什么,为了造福百姓?到了该分战争红利的时候,谁也不能说这是不正确的。历史虽然把李自成形容的比较惨毒,原因很简单,李自成后来失败了,并没有能力去创造历史,就比如李自成手下并没有出名的文臣武将一样,道理类似,谁去为失败者宣扬名声?

总结,李自成得势太快,有天灾做助攻,所以没有稳扎稳打,虽然进取心强是好事,但是一但失败就没有再起的机会,最终一路南逃也没能幸免。要是他能统治下去,就其之前所作所为来看,还是有望开创以盛世的,那就不会有满清了,也肯定不会有八国联军之类,我朝依然是中原之国。

评论列表2条评论
访客
访客回复 我顶!!顶顶顶我踩!我踩踩踩文章不错!写的很好
鸡
回复 我顶!!顶顶顶我顶!!顶顶顶我顶!!顶顶顶我踩!我踩踩踩我踩!我踩踩踩我踩!我踩踩踩我顶!!顶顶顶文章不错!写的很好文章不错!写的很好文章不错!写的很好我顶!!顶顶顶我踩!我踩踩踩我踩!我踩踩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