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石家庄历史

猛舍落难,猛舍是那个朝代人

2021年06月28日 06:22:292990编辑

孟舍:又名破家舍,据说他家境富裕,财大汽粗,过着奢侈的生活,极度挥霍钱财来炫耀自己。就在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孟舍突发奇想,像我这么有头有脸的人物

求龙潭山的历史。

据《逸周书》王会篇记载,周成王在洛阳召开的成周大会,东北地区到会的有“肃慎、秽、良夷、高夷、孤竹、不屠何”等东北夷,其中“秽”的代表,就应该是居住在“濊城”的濊王。秽即濊,吉林市龙潭山下的古“濊城”,就是秽人的活动中心
  约公元前108年,夫余国在龙潭山下(今松花江东岸的“南城子”遗址)创建了前期王城,成为了东北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关于夫余国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燕‘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貊、朝鲜、真番之利……’”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晋纪》中有“夫余国初都于鹿山”,鹿山,即现在的龙潭山。《三国志·魏志·夫余传》记载:“夫余……国有故城,名濊城,盖本濊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濊城,即为濊(亦称秽)人所建的城,应为吉林历史上最早的城池。此外,《论衡》、《汉书》、《后汉书》、《魏略》、《晋书》等历史文献都有关于夫余国的记载。
  夫余国是东北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并建立国家的政权。在汉魏时期占地二千余里,有户八万,约几十万人口,其经济、文化以及政治设施、军事实力等在当时的东北地区可谓首屈一指。
  公元410年,广开土王(好太王)亲率大军北征夫余。大军势如破竹,直抵人走城空的夫余旧都(吉林市龙潭山下)。广开土王下令对夫余国卫城龙潭山的军事城堡以及山上的“水牢”和“旱牢”等设施进行重新加固修复,同时任命牟头娄为“北夫余守事”。从此,龙潭山成为高句丽北疆最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唐朝名将薛礼东征,于公元667年底直抵高句丽东部军事重镇扶余城——龙潭山山城,于公元668年攻克扶余城,结束了高句丽统治龙潭山长达258年的历史
  渤海国时期,涑州(今吉林市)被册封为中央直属的三个独奏州(郢州、铜州、涑州)之一。这期间,涑州的府治延用了夫余都城的所在地,而龙潭山山城也始终作为山下涑州城的卫城存在使用。
  辽金时期,金朝名将金兀术(完颜宗弼)留下 “金兀术打洞通乌拉”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相传龙潭山上贯通乌拉古城(今吉林市乌拉街镇)的山洞,就是金国百花公主镇守龙潭山城时,恳求其兄金兀术挖掘而成的。
  明朝时期,骠骑将军刘清三次率领官兵在松花江畔造船。由龙潭山沿江上溯约20公里,江流东岸有一山崖峙立,崖壁上有两处镌刻于明代的摩崖,叫做阿什哈达摩崖,便是骠骑将军刘清所刻。吉林市也由此得名“船厂”。
  清朝时期,龙潭山与清代的四位皇帝曾结下不解之缘。这四位大清天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高宗弘历 (即乾隆)及清德宗载湉(即光绪)。留下了“神树庇佑清太祖”、“乾隆御口封神树”等美谈。
  清朝初期,为了加强船厂与当时的省城宁古塔以及盛京之间的联系,在龙潭山下建立了尼什哈驿站。作为东、西、北三个方向大道的交叉点和邻近站的总站,尼什哈成为清代吉林历史上最大的中心驿站。驿站设立后,流动人口增加,商贸迅速发展,使吉林城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的大都会。尼什哈驿站被后人称作密哈站,至今还有这个地名。
  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吉林。地处东北地区交通要塞的龙潭山下,以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党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之下,为钳制日军、配合抗战进行着一系列灵活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剧中多次提到的“龙潭车站”,就是吉林市龙潭山火车站。《红灯记》剧中李玉和的原型就是吉林铁路党组织的组建者李维民等人。1964年初,中国京剧院《红灯记》剧组的全体演员专程来吉林铁路局座谈,并到龙潭山火车站体验生活。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