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的故事
这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留下的路。2000多年过去了,当年30多米宽的大道只剩下依稀可辨的小路,昔日的辉煌掩映在荒草丛下。幸运的是,还有一群执著的人关注着这条与长城相呼应的700多公里长的“直道”。在他们的努力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道正在醒来。
荒草下的奇迹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秦王嬴政为我们留下了这一世界奇迹。有人说,秦直道是矛,长城是盾,兵马俑是兵,灵渠是运输给养的血脉,秦驰道是帝国统一的勋章,阿房宫是士兵守卫的宫殿,它们六者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王朝的象征。即便是今天,纵然秦直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袭,我们仍能感受到它的气势磅礴。
据《史记》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快速反击和抵御北方匈奴族的侵扰,于公元前212年至210年,命大将蒙恬率师督军,役使30万军工,一面镇守边关,一面修筑军事要道。仅仅两年半的时间,一个可与长城、兵马俑相媲美的世界奇迹就诞生了。
秦直道作为人类筑路史上最为神奇的文明古道,历史上对其的记载和研究却寥寥。最早的记录见于《史记》,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里说:“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在《蒙恬列传》中则说:“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此外,便很难找出更为详细的记载。1975年,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写有《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一文,为秦直道研究开拓了新领域。1987年,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组织省、地、县三级史志工作者,经历2个地市、6个县,行程1300多公里对秦直道遗迹进行了全面考察。
沉睡中醒来
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沿海拔1600多米的子午岭东侧北上,然后向东北延伸,通往内蒙古包头市。其道历经2000年风雨,大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在鄂尔多斯秦直道遗址上,有一块刻着“天下第一路”字样的巨石。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文化局局长张光耀说,“我翻阅了很多资料,众多研究秦直道的历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同意这个观点:‘秦直道’在中国古代史上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是‘最早的高速公路’。这条路不管是宽度、长度还是直度,都是古代其他道路遗址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其主干道可同时并排行驶12辆大卡车。它最宽处的路面,可作现代中型飞机的起降跑道。”
在鄂尔多斯,张光耀很出名。至今这里还流传着“一讲秦直道,想起张光耀”的说法。作为东胜区文化局局长,在张光耀2000年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前任局长就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据专家的考证,东胜境内城梁段遗址是秦直道全程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从此,张光耀的名字就和“秦直道”这三个字绑在了一起。
秦直道在东胜境内有30多公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未,东胜区就已启动对秦直道的保护工作。保护之初就将东胜境内城梁段秦直道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东胜区政府重新划定了保护区范围,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进入2005年,东胜区对秦直道保护、开发、利用的步伐明显加快:兴建我国第一个以秦直道文化为内涵的历史博物馆——秦直道博物馆,出版了论文集《秦直道探索与研究》,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编制了《秦直道遗址(东胜区段)文物保护规划》和《秦直道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启动了秦直道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工作。
2006年5月25日,秦直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确定为中国100处大遗址项目其中之一,和长城放在一起列为“十一五”的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这对于研究秦直道,关注秦直道的张光耀们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秦直道遗址的历史故事
上一篇: 石家庄驼梁有什么好玩的
下一篇: 长安区韦曲镇怎么坐车?
- 发表评论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