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高考语文题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 乎是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相当多的考生几 乎不假思索,就作出了肯定判断,结果统统为此丢了3分。宝贵的3分,对 某些考生来说,也许因此上不成了大学!不禁令人喟叹:这“万人空巷”真 是“坑”了万人!
关于“万人空巷”成语的最早例证,一般都引自苏东坡的《八月十七复 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之四:“天台桂子为谁 香,倦听空阶夜点凉。
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从东坡诗来看,“万人空巷”指的是为了看钱塘大潮,当时的杭州城内各 个里巷内的人,全部都走空的盛况,即“倾城而出”的意思。学生们把这样 一个形容词理解为人人都在家里呆着,南辕北辙,该扣分,但这能怪万千学 子吗?
对于“万人空巷”,我们先看一下词典的解释。
《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释作“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解释为—— “指众多的人都出来了,致使小巷都空了”;《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释作“家 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街道空荡荡的”,《辞海》则释作“很多人 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
上述词典,都把“巷”释作“街巷”或“街道”。其实这是误解,“巷” 字,其古义应为“住宅”的意思。古谓里中道为巷,亦谓所居之宅为巷。在 现代汉语中,“巷”只指“较窄的街道”,实际上又因成语“万人空巷”保留 了“巷”的“住宅”古义,偏偏这一古义不仅不被权威辞典所揭示反而一直 误解为今义。
这歧中有歧,恰恰是造成“万人空巷”使用混乱的根源。何不
用“万人空宅”来取代“万人空巷”?倘若如此,“万人空巷”就不会再坑
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