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四川荺连县的历史由来?

2021年07月14日 05:12:353650编辑

   筠连县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与云南盐津、彝良、威信接壤,省内与高县、珙县相邻。筠连县古为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今为出川入滇的重要门户。因县域四山皆竹,以地产筠篁(huáng)得名。筠连县面积1256平方公里,辖9镇9乡、243个村、14个社区,总人口43万(2012年)。

  四川荺连县的历史由来:

  筠连县在旧石器时代,县境即有人类活动。秦统一六国以前,县境属"巴蜀本南外蛮夷地"一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筠连归大一统的中央王朝。筠连县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置犍为郡(郡治今贵州省遵义县西)。元封二年(前109),犍为郡属益州(州治今成都市)刺史部。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或元光五年(前130)置南广县,驻所在今珙县沐滩乡傅家坝,县境属益州犍为郡南广县地。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改益州刺史部为庸部,改犍为郡为西顺郡,县境属庸部西顺郡南广县地。公元23年,蜀地为公孙述割据,将庸部还名益州,西顺郡复名犍为郡,县境仍属益州犍为郡南广县地。

  汉建安二十一年(216),改犍为郡辖地为朱提郡,领朱提、汉阳、南昌、堂螂、南广五县,县境属益州朱提郡南广县地。

  公元221年4月,刘备于成都称帝,分益州为二十一郡,朱提郡仍置,领县亦有南广,县境隶属与前无异。蜀汉延熙(238~257)年间,于南广县立南广郡,县境归益州南广郡南广县,不久废郡存县,仍属益州朱提郡南广县。

  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合南中建宁、云南、古兴、永昌四郡置宁州(州治今云南省曲靖市),并分朱提置南广,县境即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

  太康五年(284)撤销宁州,县境仍属益州朱提郡南广县。惠帝太安二年(303),恢复宁州建制,县境又属宁州朱提郡南广县。

  晋怀帝永嘉五年(311)置南广郡属宁州,县境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五月,废南广郡,县境属宁州朱提郡南广县。

  晋元帝永昌年间(322~323)南广又为宁州朱提郡属县。晋成帝咸康年间(335~342),李雄定宁州,又置南广郡,县境仍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

  晋穆帝时(345~361)安西将军桓温平蜀,南广县地属东晋。开皇十七年(597),隋讨平爨氏后,于南广郡旧地置协州(州治今云南省彝良县),今县境属协州。隋炀帝大业初废协州入开边县(县治今云南省盐津县滩头),至后仍又荒废。

  唐初,县境属戎州僰道县。武后时置筠州,领县八:盐水、筠山、罗余、临居、澄澜、临昆、唐川、寻源。又置连州,领县六:当为、都宁、逻游、罗龙、加平、清坎。后又置定州、领扶德、支江二县。该等州县均为羁縻。归附唐王朝,属剑南道(今成都市,后改剑南道西川)戎州都督府(府治今宜宾市)。唐天宝元年(742)改戎州为南溪郡。依旧都督领羁縻州三十六州,今县境在内。天宝七年(748),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被南诏打败,羁縻筠州、连州等地被南诏占领。德宗贞元四年(788),南诏归附,筠地各州县仍属戎州羁縻。宋咸平四年(1001)将蜀地分为益、利、夔、梓四路,今县境内各羁縻州属梓州路(路治潼州府,今四川省三台县)戎州。徽宗政和四年(1114)改戎州为叙府,徽宗重和元年(1118)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

  至北宋末。羁縻筠州、连州均属潼川府路(原梓州路)叙州府(原戎州)所辖。元至元十五年(1278),于今县境内合原筠州、连州而置筠连州,并领腾川县(县治今筠连镇),不久省县入州。至元十六年(1279),筠连州直隶叙州府。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红巾军将领明玉珍据蜀称帝。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历时11年。筠连州治地隶属依旧。

  明洪武四年(1371)灭大夏,同年改筠连州为筠连县,县治今筠连镇,改设流官,隶叙州路。洪武六年(1373)叙州路改为叙州府,筠连县隶叙州府。洪武十年(1377)降高州为高县,将筠连县、珙县并入高县。洪武十三年(1380)又恢复置筠连县、珙县,直隶叙州府。明正德十三年(1518)复置高州,仍领筠、珙二县。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9月,筠连纳入清朝统治,县境人口稀少。至康熙中叶战乱才平定,曾由庆符县知县兼任筠连县知县,筠连县隶属一仍明制。

  雍正六年(1728)对川、滇、黔三省边界进行了较大调整,将镇雄、乌蒙、东川三府划归云南省,今四川南部疆界基本确定,将县属大、小楠木二园划归云南省镇雄州。嘉庆七年(1802),筠连县属四川省川南永宁道(道治泸州)叙州府(府治宜宾市)。

  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永宁道为下川南道,筠连县即属四川省下川南道叙州府。民国元年(1912),中华民国成立,是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筠连县直属四川省叙州府。

  民国2年(1913),实行撤府立道,筠连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道治泸州);民国3年(1914)改下川南道为永宁道(道治地同前),筠连属四川省永宁道;民国18年(1929)撤销道,筠连县直属四川省;民国24年(1935),四川省下设十八个行政督察区,筠连县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区治今宜宾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9日,筠连县解放。同年1月,分四川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政公署,直隶西南大行政区。

  川南行政公署设泸州市,筠连县属西南大区(驻重庆市)川南行署宜宾专区,专署设宜宾市(县级)。1952年9月1日,恢复四川省,撤销西南大行政区和川南行政公署,筠连县属四川省宜宾专区。

  1953年8月,经宜宾专区行政公署批准,高县第四区(区治沐爱场)、第五区(区治落木柔场)、第七区(区治蒿坝场)所辖1镇、20乡、156个村划归筠连县。1968年8月,改宜宾专区为宜宾地区,筠连县即属四川省宜宾地区。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地区,设地级宜宾市,筠连属宜宾市管辖。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