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石家庄历史

谁知道摊黄的历史?

2021年07月15日 10:39:262550编辑

摊黄由米面或玉米面发酵,制成糊状,用专门的螯子慢火烙成,这螯子底是凸起的。舀一勺面糊,顺凸顶倒下,流到边楞挡住,自然成为圆形,然后盖上盖烙,听的盖上水蒸汽滴下来响三声,就说明熟了,铲在盘中,状如满月,底焦面黄,边厚中薄,香气扑鼻,尝一块,略酸带甜,就酸豆芽熬菜,能叫你吃的放不下碗来。

清明吃“摊黄”可能就是陕北的风俗。加工原料是大米或小米磨成面粉然后用水和成糊状,在一个铁制的中间凸起的圆形容器(当地叫“鏊子”)里煎成饼状,叫做“黄”。我想可能因为当地盛产小米,小米是主要原料,所以叫“黄”。后来人们爱吃大米加工的,但并没有叫“白”,依旧叫“黄”。不过大米的口感细腻、小米的口感香甜,各领风骚,各得所爱!

关于摊黄的历史:

介子推活活被火烧死了,连累介子推母亲的老命也搭上了 。老百姓眼中的好人死了,人们十分怀念介子推,黄土地的乡亲们该用什么食物祭祀这位大好人呢?介子推活着的时候,说话说理、吃饭吃米。黄土地的小米虽小,却一米压百头,乡亲们决定用米食品祭祀这位好人。人们试行做了几十种米食品,最后选定了米黄。碗碗米黄虽好,几千年来,年年叫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吃米黄,显然有点单调了,于是人们 制出一种火鏊,中间鼓起如馍,状鏊比海碗稍大些,文火烧烫,用碗碗米黄的原料,加入适当的水,米面糊加入适量的白糖,冷油擦在火鏊上,然后将米面糊均匀地摊在火鏊上,加盖。3—4分钟摊黄(也可叫煎黄、煎米饼)熟了,揭盖。一股诱人的香味先漂出来。半指厚的米饼,里黄外焦、色泽吉目,入口酥软绵甜。摊黄虽说是碗碗黄的姐妹食品,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色泽、味道都胜碗碗黄一筹。清明节,农村家家户户,放一玻璃水瓶,插几支绽开的杏花,拧开一瓶老酒,凉调一盘猪头绿黑豆菜,既吃碗碗黄、又吃摊黄,家中花香、酒香、菜香、碗碗黄、尤其是摊黄香,令人开胃舒肝、心旷神怡,把一个清明节闹的春意盎然。介子推如果灵魂有知,人们如此祭祀他和他的母亲,心里一定会欣慰的。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农民又一次包围了城市,农村的摊黄迅速占领了小城的市场。春风偷偷地跑到河边梳柳,杏花还未怀胎含苞,清明迟迟没有到来,名州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热煎热卖的摊黄,形成小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好几十家卖主摆成一字长蛇阵。摊黄虽然又薄又软,却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你不夸手段、不打牌子,食客哪知你的比别人的好吃?一竞争家家卖主在选米、配米、淘米、碾米、箩米、发米、煎米,道道工序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还要注意米糊稠稀适中,糖加少了不甜,加多了摊黄失了原汁原味,连擦鏊的油都要好的、香的。东西南北中的食客俩眼轱辘辘地转,在鸡蛋里捡骨头,看谁家的摊黄型美、色好、味香、质优、清洁干净。往往是干净利落、俊俏热情的大姑娘、小媳妇的摊黄供不应求。“我买摊黄准备送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不知哪家货好?”伶牙俐齿,脸像桃花的大姑娘、小媳妇巧言搭上来:“我这摊黄看起美、闻时香、入口甜,天天赢的回头客!”小吃市场一时唯摊黄独尊了。古人说:天明又闻卖杏花,小城天明又闻卖摊黄。初春的太阳是热的,人心是热的。

摊黄热、香、甜、软,别有风味,制作相对简单,是快餐小吃,卖主本小利大,食客经济实惠,老少皆宜,不仅是清明,一年四季摊黄小吃都是红红火火。乡亲们如今都会念生意经,纷纷亮出了金字牌,什么《老字号煎黄》、《李老婆喷喷香煎黄》、《巧媳妇摊黄》、《杏花村摊黄》……东西南北中的老食客也好,新食客也好,吃了名州城的摊黄,就和名州人结下了食缘、亲缘、情缘。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