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之战,是韩信担任大将军之后,为刘邦打的第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大胜战。
此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著名军事家李左车曾经献计陈馀,可惜陈馀不听。
韩信率军平定魏国之后,与张耳一同进攻赵国,陈馀未接受谋士李左车的建议,居然非常轻视韩信的“背水列阵”之法,最后大败而被斩杀于泜水。
那么,如果陈馀采纳李左车的良策,韩信还能取得此战胜利吗?我认为韩信不能胜利,主要还是这么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李左车的谋略不在韩信之下李左车颇有谋略,他是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著名的谋士,仅仅是怀才不遇而已。
从后来韩信问计于李左车,就可以看出李左车确实是精通兵法韬略的军事家。
赵国灭亡以后,韩信曾向他请教计谋,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顺利收复燕、齐之地。战胜赵军之后,韩信居然悬赏千金,来捉拿李左车。不久,就有人将李左车绑送到韩信帐前。
韩信其实非常敬佩李左车,为他松绑后,还让他面朝东而坐,以师礼相待,然后向他请教攻灭齐、燕方略。
李左车认为,汉军士卒疲惫,战斗力已经大减,如果和齐、燕军队硬拼,胜负很难预料。
不如按兵不动,休养生息,培养战力,镇守赵国,安定百姓,派人以兵威,说降燕国,则齐国可以快速平定。韩信采用李左车之计,燕国果然不战而降。
可以看出,李左车确实是精通兵法韬略之人,如果当时陈馀重视李左车的良策,韩信会很被动。
其二、李左车针对汉赵局势,给陈馀的计策确实非常厉害,如果陈馀采纳,韩信可能会陷入两线作战当年井陉之战,赵军统帅成安君陈馀,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一死战。
李左车认为:汉军千里运输粮草,士卒饥渴疲惫,而且井陉这个地方,山谷狭窄,沟壑绵长,军队的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
只要严防死守,就可以万无一失。于是,李左车向陈馀说明两军的优劣,最后,他自请带兵3万,从间道迂回到汉军的背后,进而断绝汉军的粮草。
陈馀却自以为是,不听劝告,也不严守井陉,而是坚决主动出击汉军。
后来,韩信迅速挑选2000精锐骑兵,半夜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隐伏起来,等待出击。
次日清晨,韩信和张耳率主力出井陉口,并在绵河东岸摆下“背水阵”,引诱赵军出击。
结果,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汉军2000伏兵乘虚抢占了赵军营寨,赵军因此大乱。
汉军乘势前后夹击,大败赵军。韩信斩杀陈馀,擒获赵王,趁机灭亡了赵国。
假如当时陈馀重视李左车的良策,韩信就会面临两线作战,最后失败的可能就会是韩信。
综上所述,李左车是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的著名谋士,他的谋略不在韩信之下。
而且,李左车针对汉赵局势,给陈馀的计策确实非常厉害,如果陈馀采纳,韩信可能会陷入两线作战。
所以我认为,如果陈馀采纳李左车的良策,韩信可能不会取得胜利,还可能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