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近代历史中日两次交战结果如何为什么?

2021年07月16日 05:02:072760编辑

  简析近现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和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当时的日本需要进行对外的商品和资本输出,且本国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所以日本政府决定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虽然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并不能真正挽救清政府。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战争由腐败的清政府指导,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各级官员只知贪污享乐,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清军陆军先定守局,坐失战机;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放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
  虽然当时中国的经济力量强于日本,日本打仗靠外国借款,战争只能维持一个较短的时间,否则日本即告破产。但由于满清王朝一味对外妥协,匆忙割地、赔款,只想着投降,继续悠闲享乐。 

并且,在战争期间,世界列强都来瓜分中国,偏袒甚至支持日本。当时的中国民众亦尚未觉醒,就算有一些有志之士,清政府也采取了镇压的措施。
   

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国是少数满洲权贵统治广大汉族和其他民族。以国家的凝聚力比较,日本强于中国,这使得日本能倾全国之力与中国作战,而中国只有淮系一派军阀的力量与之抗衡。 在君主政体下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西太后李鸿章割地赔款,理论上都是皇帝自家的事,百姓和官吏只有愚忠的义务,没有发言的权力。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站在正义的一方,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拥护,同时日本因为和德国结盟,遭到全世界的围追和打击。日本虽然在经济上

强于中国,但并不能很快灭掉中国,日本在中国采取大屠杀等残酷的举措,意在摧毁中国人的反抗意识,以避免本国的经济被拖垮。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各爱国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 

此时,中国已经完成了辛亥革命,了君主制,了满族贵族的统 治,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确立,国家和领土不再是皇帝的,至少理 论上是属于人民的,所以任何人包括蒋介石都不敢公幵的卖国投降, 否则将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我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蒋介石正面的会战和毛主席敌后游击战相结合,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两大战场互相配合,最后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同时又有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第一,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作战,最终获得了胜利。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了,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了。失败是是因为清政府太腐败。胜利了是因为国共合作,中国人民一致抗日。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