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石家庄历史

爨底下村的历史

2021年07月17日 00:43:032840编辑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示。爨底下村属清水河流域,绿树成荫,村后1.2公里处,有古道“一线天”。这里至今居住的依旧是清一色的韩氏家族。“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观景寓意,让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门票20元。免费导游讲述古村历史,有些院落无人居住,需要导游随时开门、锁门。(上述文字为爨底下老村长韩孟亮原创)

爨底下村的历史

中华粉笔村应城刘垸村的历史由来

刘垸粉笔产业起源于刘垸村。粉笔创新第一人刘刚   上世纪50年代,当地人开始制作粉笔,他们挑着担子、拉着板车到周边地区兜售,一年能卖出2000来箱。改革开放后,村里涌现出70多户粉笔专业户,有的自产自销,有的则为上海、广东等地客户贴牌生产。     如今,刘垸村1000户中有900多户从事粉笔生产经营。走进刘垸村,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粉笔,赤橙黄蓝白绿紫,五颜六色,圆形方形三棱形,形状各异。
    来到公司里的生产车间,只见这里从事粉笔生产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调制机器、点浆铸型、平摊晾晒粉笔,几位装盒的工人们也正在紧张熟练地分检打包,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放眼望去,村子里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粉笔,赤橙黄蓝白绿紫,五颜六色,圆形方形三棱形,形态各异。
    不起眼的小小粉笔,在黄滩人手中居然演变成了“点石成金”的神笔,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她俏丽的身影,曾一度远销蒙古、俄罗斯和非洲一些国家,年销售量达500万箱,产值过亿元。
    据统计,截至2月底止,该村今年已外销黄滩粉笔25万箱,实现出口创汇250万元。
    生产加工粉笔是刘垸村的传统产业,他们在没有优势资源的情况下,利用技术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将传统的七彩粉笔更新成15彩粉笔,并在原书写型的基础上开 发出智能玩具型、知识运用型、灭虫杀菌型等三大类多规格无、微尘粉笔,出口创汇。已形成了集粉笔生产、模具开发、印刷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实施 了粉笔集团化、规模化生产。
    目前,刘垸村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40多亩的中南地区最大的粉笔专业市场。已吸纳了各类粉笔经营户300多户到此居住经营,全市2000多家 粉笔加工专业户和省外粉笔经销商和她建立了业务往来,刘垸村也一举成为应城市有名的粉笔专业生产村,该村粉笔经销队伍遍布全国20个省市,通过网上营销, 其粉笔产品外销全国各地及蒙古、俄罗斯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可实现400万元,产值过亿元,转移农业劳动力3000多人。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