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禅寺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
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柏林禅寺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
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
元代,柏林禅寺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都是宗门大德,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
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
柏林禅寺屡遭劫难,殿堂、经像荡然无存。到1988年柏林禅寺重新进驻僧人时,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古柏。
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柏林禅寺作为宗教场所开放,交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并逐步筹资修复。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亲自主持祖庭修复工作。
1989年,赵县人民政府为柏林禅寺划界问题专门下达文件,确定柏林禅寺的面积为38.5亩,并划定了四至范围。修复柏林禅寺工作开始。
1990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一),柏林禅寺举行佛像安座仪式,安奉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和观世音菩萨立像。
1992年2月初,重建普光明殿(大殿)木结构工程全面施工。
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开光典礼举行。 随后,柏林禅寺的修复工程次第展开。五、六年间相继落成:山门、钟鼓楼、东西长廊、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等建筑。
1997年3月,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100万元人民币,整修赵州禅师舍利塔。同年6月,指月楼、会贤楼落成。
1998年9月,河北省佛学院在柏林寺招生开学。
1998年9月30日,柏林禅寺开放十周年庆典及赵州塔修复竣工典礼、净慧法师升座仪式举行。
2001年06月25日,柏林禅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柏林禅寺的历史沿革
上一篇: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怎么样啊!
- 发表评论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