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口碑评分达到了8.6的《长安十二时辰》,成为了引爆这个暑假最强势的历史文化剧,现在甚至开始走向海外,成为了好几个国外平台付费播出的电视剧之一。里面对于古长安的还原度,又一次让西安的旅游业火爆起来。这部剧到底有何魅力?竟然悄无声息的霸占了整个暑假荧幕。上一次已经介绍过了剧中的服装、时辰和节日文化。随着剧情的进一步播出,张小敬办案时随处可见的长安美食,让人欲罢不能;与历史紧密相关的长安人物,以不同的名字又一次重现盛世;还有剧中那些跨越千年的长城硬核科技,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这次就从这几个方面,再来聊一聊这部神剧。
长安美食,令人垂涎三尺《长安十二时辰》绝对是经得起仔细推敲的宝藏国剧,整部剧中的服化道,已经尽可能详细的还原了真实的长安城的历史。但是剧中能够令人垂涎三尺的,还是这些美食。细微镜头像街头巷尾的那些好吃的。才是真正的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雷佳音的吃戏,都已经隔着荧幕征服了观众。一到长安美食就是水盆羊肉,唐宋年间,人们最喜爱的肉食当属羊肉。这一道水盆羊肉,无论是达官贵族,又或者是普通百姓,也算是能吃得起的一道菜。
南宋的一本美食菜谱中,对于这道菜的制作方法的记载的十分详细:从食材的备料,到煮羊的步骤,再到最佳的吃法。在陕西的不同区域,水盆羊肉的做法也都有不同的差异。但是出锅时的汤和肉,浇上特有的油泼辣子,搭配上当地的锅盔,光是闻着味道就让人口水直流。想必今年大多去西安旅行的游客,都不会错过这一道水盆羊肉了。接下来再介绍两种,源自波斯古国的美食。
电视剧的第一集,随着音乐声响起,小贩揭开热腾腾的白布,胡饼就这样登上舞台。这是波斯国传入中原的一种美食,如果单论外观,它看起来就是普普通通的芝麻烧饼。胡饼虽然属于烧饼的一种,但是它的制作方法也是大有学问。唐朝年间,胡饼一度占据着主食的地位,同时也有着许多不同的吃法。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与胡饼有关的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这种将冒着香气刚出炉的胡饼,就连大诗人都欲罢不能。
俗话说,有肉自然就要有酒,剧里的镖车夫,在稍得空闲休息时间之时,就一定要点上一份名为“三勒浆”的佳酿。这种美酒也出自波斯古国,不过它最早却记载于唐代文人所编写的《国史补》中,在这本史记中提到“又有三乐勒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摩勒,毗梨勒,诃梨勒。”后半句话所提到的“三勒”,其实就是解释了酿造这种酒时所使用到的原料,这三种果实原料都出自于印度,在古文中名字看起来稍有怪异,其实这三者指的就是现在的毗梨勒果,柯子,余甘子。根据古文记载,这种酒在酿造以后需要窖藏一月,八月份的时候口感最佳。
说罢美酒美食,剧中在主食里还时常穿插着一些消遣小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水晶柿子,张小敬点了水盆羊肉以后,需要等待一会儿才能吃上。这个时候,他就要了两个水晶柿子,吃柿子的方法也十分讲究,用一根褐色吸管先将果汁吸光,然后再剥开果皮吃果肉,完全展示了水晶柿子的最佳吃法。光是吃柿子的这一镜头,就展现了长安独有的人文风貌,也展现了他的“吃货”人设。这种柿子还被记录在《图经本草》之中,至今在西安仍然有卖。
长安硬核科技,重现古人智慧沉溺于美食的香气之时,长安城的硬核科技,也在镜头切换之间悄然登场,那些被人们所忽略的小细节,真的令现代人深深折服。要说到静安寺最顶尖的办案武器,当属“大案牍术”,虽然这个词语独创于原著中,但是却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它有点像今天这个时代的大数据,里面储存着整个长安城的档案,虽然看起来先进,但是又结合了长安城的历史,作者的智慧令人佩服。剧中的望月楼、长安城大沙盘,这些都来自于作者和编剧的智慧,虽是虚拟品,一样值得人们称赞。
除了以上这几个物件,这部剧中可是真正存在着长安科技。比如那个用来记录时间的“火闹钟”,整个始终是一个龙的形象,在龙背上燃有香烟,每隔一段时间线绳上所挂着的铜珠就会滚落,发出声响记录时间。如果用这种计时工具,就连时间的流逝都会变得极美。这可不是编剧去创作的一种计时工具,这个闹钟的原型收藏在西安博物馆中,虽然与剧中形象有所出入,但是通过这种古物件,却读出了古人的智慧。
每集开篇都会出现的日冕,其真实名称为“水运浑天仪”,浑天仪最早出自汉代科学家张衡之手。到了唐朝,经过一行和梁令瓒动人等人的改良设计,成为了当时最为先进的计时工具,这个水运浑天仪的出现,要比外国人所制造的鸣钟早六百多年的时间。而且这个工具不仅能够报时,观众一定能够发现,水运浑天仪上面刻着非常典型的二十八宿,这一功能,让它能够演绎日月星辰的变化,也能够准确的测量恒星位置。中国古人领先世界几百年,并不是说着玩玩。
剧中还重现了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这种技术的出现,让远古文明可以广泛传播和保留。现代的造纸技术,早已经没有往日那么麻烦,可是如若没有古人的智慧,昔日的文明也难以保存至今日。中国都是全球最早发明了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兴起于东汉,到了隋唐五代,都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盛唐的时候,薄薄的一张纸已经能够关系到国本民生。因为在唐朝的时候,随着雕版印刷术的问世,就需要大规模的纸来印书,这个时候造纸业又一次看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也是大唐文明能够繁荣昌盛的一个重大原因。
长安城里的配角,都是真实存在如果只是单单看剧中人物的名字,会觉得这些人与大唐盛世似乎并无关联。可是翻越唐朝历史,再将这些人物的名字一一与古人对应,看到的是作者的细心与知识渊博。其中之人并不是胡编乱造,他们几乎都拥有着自己的历史原型。不过剧中的主人公已经被很多文章还原,这次要谈到的这些人物,都是一些推动着故事情节,但是又没有主角光环加身的配角,这样的一群人,其实也是唐朝风骨的典型代表。
那位出场斗花车,典型的唐朝女性形象的许鹤子,真实历史原型是著名音乐家许和子。她是开元末年的宫廷歌手,剧中情节就是还原了《乐府杂录》中记载的经典场面,这位音乐家的声音有极强的穿透力,当她立于城墙上唱歌之时,能够掩盖一切鱼龙百戏之音,书中曾这样说“欢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不知剧中她所唱的这首《短歌行》,又让戏外的人几人欢乐几人愁呢?
剧中还有一个玩转官场、手段超高的林相,他就是历史上影响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李林甫。他在宰相之位上做了十九年之久,非常善于在皇帝面前巧言争宠,而且使用奸诈手段,废去了张九龄的宰相职位,从此之后排除异己,坐上宰相职位之后“口蜜腹剑”,独揽朝政,蒙蔽皇帝,排斥贤才。而且重用了后面发起安史之乱的胡将,此人对于唐朝的危害之大,至今都令人唾弃。这部剧里的林相,确实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剧中还出现了很多唐朝诗人,那个骑着马念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程参,手捧着自己干谒诗文的才子,就是在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这个人物的出场,向世人展示了唐代文人寻找工作的艰难。虽然唐朝有科举,但是想要踏上仕途之路,还需要拥有着极高的人气和大臣举荐,如果只是默默无名的小辈,只能淹没在这俗世当中。所以剧中的程参,才会手捧着自己的诗文,再得不到达官显贵、名流文宗之时,显得落寞万分。
当紧张的剧情演绎到十二集的时候,有一个出生卑微又不起眼的关键人物登场,此人名为元载,这个人所用之名就是历史书中的原名。他在唐朝中期做上宰相职位十五年,从一个家境贫困、出生寒微的少年,通过攀附权贵、见风使舵,从大理寺的评事,荣登宰相之位。他确实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只可惜他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剧中的这个人也是如此,你既能够顾全大局,也能够轻易俘获美人芳心,错综复杂的政变之中,他却能够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不知道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你有注意到吗?
剧中细节多如毛发,单独拿出来一个点,就能够领略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美食到科技,从历史故事到历史人物原型,这部剧在带着人们重新领略长安城的繁华,长安城曾经上演的惊心动魄与沧桑巨变。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可是文化永远不会停止继续生根发芽的步伐,看了这部神剧的你,有没有发现其他令人惊艳的细节呢?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资料:
·《西安美食:一座老城的味道传奇》
·《唐代科技与世界文明》
·《长安十二时辰》
·《唐才子传》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