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生活

为什么清朝不推广满语教育?

2021年08月21日 19:14:502640编辑

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前,虽然活跃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使用同一种语言,也有一定的身份认同,但是,如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处于相对原始状态的民族一样,女真人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因此,女真人的上层为了必要的文字记录,只能将女真语译为蒙古文。

女真各部

当然,处于部落时代、还存有浓重奴隶制色彩的女真各部,当时并无多少内容需要文字记载,自然,当时的女真人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方便。但是,随着努尔哈赤用了30多年的时间统一女真三部,叛明建立后金政权以后,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愈发显示出难以克服的不便。

虽然有蒙古文为记录,但是显然,这是很不方便的,因为这意味着,记录的人要同时会女真语和蒙古语两种语言。作为渔猎民族,女真人看书识字的本来就极少,懂蒙语的自然更寥寥无几。作为国主,努尔哈赤自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提出了创制满文的要求,并将这个任务布置给了当时女真人中最有学问的额尔德尼和噶盖负责。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两人以蒙古文字母为基础,改成了无圈点满文。也从此时开始,后金总算拥有了自己的文字。后金时代和清朝前期,清廷发布的诏书、诰、各类公文等,大多数都用满文书写。

努尔哈赤

一直到清朝最鼎盛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他们批阅的奏折里面,仍有相当数量的满文奏折。包括今天我们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匾额,如著名的乾清宫匾额,除了三个汉字之外,还有满文书写的乾清宫字样。

因此,对清廷而言,他们对于被自己满文和满语是极为重视的。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都曾无数次强调“国语骑射”对于八旗的重要性,并视之为八旗保持战斗力并长久统治中国的根本。

熟知西方文化的乾隆、康熙等清朝皇帝,之所以对于火器如此排斥,为了让八旗保持所谓“国语骑射”,占了极为重要的原因。“国语骑射”中的“国语”,指的就是满语。

满语

因此,无论是为了保持八旗的特色,还是便于长久统治,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他们是非常愿意推广满语的。然而到清末年间,且不说在广大汉人期间推广满语,哪怕是八旗子弟自己,绝大多数人都不再会说满语,更不用说书写满文文字了。包括清朝末帝溥仪,虽然在小朝廷内受到了诸多遗老遗少的教育,但是他依然不会写满文。

因此,没有在全国推广满语,不是清廷不想,更不是清廷不愿,而是不能。

第一,薄弱的女真文化并不足以覆盖中原文化。虽然八旗以几十万人口的小族奇迹般的入关占领了天下,成为了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八旗团体本身落后且薄弱的文化。

八旗

建立在渔猎部落基础上的八旗,面对已传承数千年浩瀚渊博的中原文化,根本不具备抵抗之力。因此,虽然清廷占领了天下,他们立国的根本——八旗反而迅速被同化。连本民族的人都被同化,他们所谓的满语自然不具备了推广的条件。

第二,满语及满文本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满语本身就是诸多女真部落交流的语言,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而满文创造的时间更短,从努尔哈赤在1599年下令以蒙文改制满文,出现老满文以来,到皇太极修改老满文,创出新满文,满文的历史十分短暂。

而满语和满文狭窄的使用范围也决定了,满文难以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更难以充分表达所有汉语丰富多彩的意思。只具有短暂历史的满文,本身的缺点也难以在全国推广。

满文

第三,满语在八旗内部也在逐渐消亡。占领中原花花世界之后。曾经强横一时的八旗子弟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堕落。在清前期的康熙年间,大部分八旗就已不堪使用。那这些堕落的八旗子弟在干什么?当然是吃喝玩乐。而很显然,吃喝玩乐最方便的交流方式当然是汉语。

因此,主动或被动的,大多数入关后的八旗子弟们都开始被汉化,历经几代之后,除了有相对完善满文教育的贵族子弟们,大多数八旗子弟都不在会书写满文,甚至连满语都已遗忘。所以,任凭清朝皇帝们声嘶力竭的推广,依然挡不住八旗内部的满语消亡,自然,也就不存在向外推广的可能了。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