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臣有意见!”,皇上:“拉出去,二十大板!”;清朝大臣:“臣有意见!”,皇上:“拉出去,砍了!”
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有嘴炮喷子,甚至有的文官,就想靠忠言直谏名垂青史,那除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魏征,就数明朝时期的大臣能怼皇上了。
在明朝,除了打天下的朱元璋、朱棣时代,没有大臣敢瞎逼逼之外,老朱家剩下的皇上,大多都比较懒,爱好也比较奇葩,有喜欢斗蛐蛐的,有喜欢木匠活的,有喜欢修道的……反正就是不迷恋权力。
那皇上自己懒,就得需要干活的,也正因为如此,明朝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大,文官的整体地位都得到了提升,所以才有明朝时的“文官治天下”一说。
那既然用大家干活了,加上自身确实有问题,所以这些明朝的皇帝,在面对大臣的指责时,往往也不会大动肝火,有时候只能默默躲在风中哭泣……
不过,明朝时期,虽然文官权力非常大,可皇权却始终牢牢地掌控在皇帝手中,因为明朝皇帝重用宦官,宦官和文官正好相互制约。
其实,明朝时期,文官的权力都是皇帝授予的,只要皇帝愿意,他随时都可以收回权力。但是,如果把权力收回来,就得自己亲自干活,他们可不想那么累。
所以,爱说啥就说啥吧!反正也不能造反,自己正好乐得逍遥,比如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整天跟道士厮混在一起,明朝依旧没有大乱,毕竟有内阁替他干活呢。
那整体来看,明朝皇帝大多不着调,几乎完全依赖文官治国,同时依靠宦官制约文官,加上兴趣爱好广泛的皇帝,性格相对没有那么霸气嗜杀。
导致明朝的文官们,批评指责皇帝,并不会出现太严重的后果,于是养成了怼皇帝的这种风气,只要发现皇帝有失德的地方,就会忠言直谏。
皇帝有时候被怼生气了,也会收拾这些文官,不过大多打打屁股,或者罢免其官职,也就差不多了,这也更助长了文官直谏的风气。
甚至出现,如果哪位大臣因为怼皇帝被收拾了,就会被世人称赞的畸形风气,如果被砍头了,那就会名满天下,人人称颂其为大忠臣。
所以,后来演化到,有的大臣,为了反对而反对,反正只要自己敢反对指责皇帝,自己就会成为大英雄,进而青史留名。
万历皇帝,就是因为被大臣怼得太过郁闷,一生气二十几年不上朝,躲在深宫中不出来,这也给了世人一种,明朝皇帝不强势的感觉。
不过实际上,明朝皇帝还是牢牢抓住权力的,只不过他们更懒,不想管太多事,就任由那些文官折腾去吧!
到了清朝,一切情况都变了,本身清朝满族就是少数民族,对以汉臣为首的文官,防备之心更是非常重,把所有权力都抓在自己手中。
并且,清朝皇帝看似宽宏大量,实则小肚鸡肠,一个让他们不顺心,就耿耿于怀,必要报复收拾大臣,比如乾隆表面上包容四海,不会因大臣直谏定其罪。
可实际上,乾隆在面对大臣直谏时,会直接以造谣、诽谤、曲解上意等治罪,大臣一个不留神,就会被扣上“大不敬”的帽子,要知道那可是死罪。
所以,被杀得多了,自然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加上能在清廷为官的,大多骨子里,没有那份特别的刚强,奴性心理也更重,自然对皇上俯首帖耳。
PS:如果喜欢就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吧!欢迎留下宝贵意见,您的支持是笔者码字的最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