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生活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都是不允许的,那么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应该怎么教育才有效?

2021年09月01日 18:14:373480编辑

屡教不改,那就说明前面老师的办法不管用。还想要改变那个学生,就必须换了。换什么呢?一是换招数。如果是前面的招数不对,换个招数也许就行了;二是换老师。当然不是说把老师开了,是说找个合适的老师去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管用,如果不管用再换老师;三是换环境。这要跟学生家长合谋了,让学生家长想办法换学生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换接触的人),这个办法是孟子的亲妈想出来的。

如果上面的办法都不管用,你也别去打他(你就每天对自己说一百遍:“不是自家的”,心态就会好一些了。),甚至于骂都不可以的,只能以礼相待。

最后,你还必须祝福他前程如意。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开窍了呢?

如何正确的给学生上性教育课?需要分别给男生、女生上课吗?

感谢邀请

性教育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般认为性教育属于心理健康范畴。

限于个人工作环境,对小学至高中的性教育开展并不是十分了解,现简要就幼儿和大学生性教育谈点个人看法。

一、幼儿期(3-6岁)性教育幼儿期性教育一般通过个体单独开展,需要区分男女。

1.认识性别教育可以具体到男孩女孩生理(阴茎、阴部等)区别、生活方式(上厕所方式)区别、衣着区别(颜色、款式等)、爱好(小汽车、娃娃)区别、外貌区别(长发、短发等)等方面,一般比较基础。

而这种区别教育,重在告诉孩子男女有别,特别是生理上的差别,这对孩子心理机制发展至关重要。

2.初步的性别角色教育性别角色是指:人的性别差异而带来的不同的心理特点或行为模式。即:男性与女性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起的不同的作用怀有一种普遍的期待。

更通俗的说,就是男孩应该干男孩的事,女孩就该干女孩的事,这与性别歧视无关。

如果幼儿错误的认识了自己的性别角色,后续可能(此项学界有争议,所以用可能)会导致第二性征(青春期)孩子的同性(注:在此仅为交流,无任何歧视。多数学者认为同性取向是心理问题,但也有学者,特别是同性恋者强烈反对,认为是对其侮辱)倾向。

幼儿性教育的实施者——家长,对此项教育负有最重要的使命。

不推荐给男孩化妆,穿裙子,模仿女性;管女孩叫儿子、穿男孩装,按男孩方式教养等模式,特别是视频平台高度发展的今天,靠此吸睛以实现利益化的行为。

二、高校性教育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性教育工作。高校性教育男女同堂,并不用区分授课。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2011】5号)中,将性教育列在“提高自我心理调试能力”章节中,并明确了具体教育方式(下附图)。

1.必修课程中的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中,性教育是必讲的内容。一般会探究人对性的生理、心理机制,以及如何看待性、如何规避因性产生问题。

简单说,就是通过人的生理构造(如性器官)和机制(如荷尔蒙分泌)等,从科学角度告诉学生人有性的欲望和需求是正常的,这是人生理成熟表现,是传宗接待的需要。

但要正确处理性和恋爱的关系,不要沉沦在性的欢爱中,要自尊、自爱,同时要保护好自己,以免因性而出现意外。

2.选修课中的性教育在教育部没有以文件形式规定性教育动作时,此项教育早已在高校广泛开展。

因为课时多,其讲得要比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更深入、细致。

此不细表。

3.其他方面的性教育为配合性教育良性开展并取得实效,高校在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中也会渗透性教育。

如防艾教育、心理社团活动等项目中,会强化性及性的防护内容,有些高校更直接,因为教学生用TT还上过热搜。

其实,仔细一想,这些也确实高校的良苦用心,因为这么做,终归是对课堂教育的补充,学生的一种保护。

综上,我认为,性教育应该从幼儿甚至更早开始,而这对孩子未来性角色确立,自己孩子心理、性格特征的发展形成至关重要。

希望能够帮助您。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