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名胜古迹: 夫子庙、明远楼、媚香楼、乌衣巷、朱雀 桥、瞻园、中华门城堡、明城墙; 莫愁湖、玄武湖、紫金山、清凉山、狮子 山、阳山碑材、燕子矶、三台洞、阅江楼 、千佛崖; 明孝陵、明故宫、朝天宫、鼓楼、南唐二 陵、南朝石刻; 栖霞寺、鸡鸣寺、大报恩寺、灵谷寺;
马山仙境的历史古迹
半山有马山庙,又名七姐庙,利用天然石窟,用青砖稍加修建而成。此庙建于宋代,盛于明代。民国以后闻名于海内外,历来香火旺盛。庙前有一巨石刻有“龙岩古迹”四字。七姐庙的前左侧有“圣帝庙”,是篁村张锡康于光绪十年甲申冬所立。
据《东莞县志》载:山上皆怪石,曰挂榜、曰龙珠、曰马鞍、曰猪首,环诡万状,赋形维肖。此外,还有龙床、石龟、石鱼等形状各异的石景。
谁知道有关拱墅区的历史古迹或文化遗存
拱墅区是杭州市中心城区之一,也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4镇和6街道,含24个行政村、64个社区。总面积87平方公里,总人口50余万,其中常住人口28万。拱墅区历史悠久,自隋唐始就成了杭嘉湖平原物产的重要集散地。千年流淌的京杭大运河在区内蜿蜒12公里,穿境而过,在两岸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灿烂的文化遗存。
近年来,拱墅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实施开放兴区、环境立区、商贸富区、工业强区四大战略,着力打造汽车拱墅、物流拱墅、居住拱墅、文化拱墅四大品牌,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正在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区。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全区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良好态势。预计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企业销售收入360亿元,比上年增长40%;企业利润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财政总收入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截止10月底,引进项目1793家,实际到位资金60.04亿元,增长32.18%,其中合同利用外资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61万元。实施“迁二建三”战略,商贸、金融证券、会展等都市型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汽车销售、物流业、专业市场发展居杭州前列。中国杭州国际汽车展已跻身全国汽车会展三甲行列。信义坊商业步行街是杭州市七大商业特色街区之一。工业实现“冲100亿”目标。
新兴的中心城区。我们围绕加快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的目标,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城区形象品位。结合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重点实施“11368”工程,既实现开工1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拆迁户3000户,积极开展富义仓遗址公园、运河广场及博物馆、拱宸桥桥西民居保护区、运河商务区、台州路步行街、“城中村”改造等6大工程,大力实施衢州路等“三横五纵”7条骨架道路建设和莫干山路综合整治。积极打造“清洁拱墅”,全面实施道路、河道、“城中村”、农贸市场、建设工地等专项整治,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市管理语音提示追呼系统”和门前三包IC卡管理制度,较好遏制了“牛皮癣”、门前三包难等管理顽症,有效改善了城区环境面貌。
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区。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科教文卫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城区文明程度,打响“文化拱墅”品牌。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现有国家级学科带头人2名,在职特级教师10名,育才中学、文澜中学、拱宸桥小学有较高知名度。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区”。注重人文关怀,以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文明社区为目标,加强社区建设工作,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