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石家庄历史

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活动

2021年11月15日 23:31:053180

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教育事业走上了快车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教育思想理论得到空前突破。从对“两个基本估计”的批判到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到“科教兴国、教育创新”共识的形成,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教育观念的全面创新,从素质教育大讨论到启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全面促进了我国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进步。

2.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成就斐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转型为市场经济体下的教育;8部教育法出台,依法治教步入轨道;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足鼎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比肩发展;基础教育投入由政府为主、社会集资为辅的办学模式发展到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杂费的全部承担;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广泛开展,留学教育空前发达;民办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不断的完善。

3.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全国青壮年文盲率由60%下降到5%以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完成;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由不足4年(1966)提升到12年(2006);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稳定,学历合格率达标,教师地位与待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改善。

4.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恢复到发展,全国大部分地级市建立有大学,全国大学数量和质量有了巨大发展;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高职大学、独立学院、成人大学均发生了结构性、布局性和级能性的历史性调整;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快速提升,研究生规模发展迅速,大学招生人数每年递增,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2700万,正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5.素质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教育转型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各种考试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评估、教育督导、学校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等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教育形态已由满足普及型、数量扩张型、知识本位型向质量提高型、选择发展型、以人为本型转变。

(二)展望未来:应对发展问题的挑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工作存在的许多困难、问题和挑战。

1.教育内部问题。如教育发展的总体质量水平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矛盾;教育不均衡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上学难、上学贵”权利诉求;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与区域、城乡、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素质教育与现行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与机制、师资水平滞后的矛盾;等等。

2.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问题。如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仍然严重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亟待提高;城乡、地域经济差别以及社会保障能力差别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教育的舆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家庭对教育的价值期望与教育自身发展方向存在较大偏差;网络信息技术的泛文化影响与学校德育的冲突;全民科学素养低下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艰巨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障碍;社会治安不善导致校园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社会道德风气不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的负面影响;等等。

3.教育发展与创新问题。如社会转型与教育结构、教育内容、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不适应的矛盾;教育结构冲突与社会和谐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教育模式转型问题;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教育国际化发展多元文化的理解问题;创办世界一流大学问题;高新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人才培养问题;面对科学社会特征深化课程改革问题;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资源调配机制建设等等。

30年来,中国已经创办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未来中国必须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去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更有理由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结、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深入讨论当前和今后中国教育重大发展问题,对于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活动基调:和谐、创新、科学

本次系列活动和谐、创新、科学作为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主要学术讨论聚焦在建设教育强国问题上。从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为出发点,以历史变革的视角,见证中国教育发展轨迹,总结中国30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教训,弘扬教育大国特色与优良教育传统,揭示现实重大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教育创新的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