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人在风俗习惯上都延续着伊斯兰 教的传统,婚、丧、嫁、娶完全按照伊斯兰教 的礼仪进行。
斗羊比赛是突尼斯最受人喜爱的娱乐活 动,至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1975年突尼斯 成立了斗羊全国联合会,并制定出一套比赛 规则,使这项活动正规化。
每年12月份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的杜兹镇 举行撒哈拉联欢节。开幕式富有特色,身披
盔甲的壮士横枪立马在前开路,100头骆驼组 成的队列紧随其后,最后面是身着民族服装、 表演民族舞蹈的妇女和儿童的行列。开幕式 结束后,独特的骆驼赛跑、斗骆驼等精彩表 演相继开始,逐渐把联欢推向高潮。入夜后 人们围坐在篝火旁,一边观赏阿拉伯舞蹈,一 边品尝烤羊肉的味道,尽情享受大沙漠独有 的欢乐。
马里有什么特殊习俗?
马里传统的礼服叫“布布”。一件“布布” 要用布5〜6米,无领、宽肩、袖肥,十分凉爽。 穿“布布”时,要上配毡帽,下配拖鞋。
马里妇女很讲究发式。一般先将头发梳 成无数条上下一般粗细的小辫子,再把辫子 整理成不同的发型。民族、年龄不同,发式各 有差异,已婚的妇女往往以布包头。
妇女们还 特别注意装饰,手镯、项链、耳环、鼻环都很讲究。最突出的是耳环和鼻环,有的耳环又大 又重,不得不用一条细绳挂在头上,以减轻耳 垂之重负。鼻环有两种:小鼻环套在鼻翼上; 大鼻环夹在两个鼻孔中间。
马里的黑人妇女把黑色视为一种吉祥、 最美的颜色。
因此,尽管她们的肤色是黑的, 还是要用“地阿比”树叶将手、足和牙龈染得 更黑。小伙子选择配偶,首先要了解姑娘是否 具备染足、画手、染牙龈的手艺,这是考虑对 方是否合适的第一个条件。所以当地的女孩 从能自理生活时就向大人学习染技,谁染技 高超,谁就会赢得更多人的爱戴和尊敬。
根据当地传统,男子向女子求婚时要通 过媒人向女方3送柯拉果(一种提神和药用的 果子)。若3次上门,礼物均被收下,婚事则 告成功。马里人的婚礼必须举行2次,一次是 民事婚礼(在市、县长或其代理人主持下,签 订结婚证书);一次是宗教婚礼(于当天下午 2〜5时之间,在当地的清真寺内举行)。
多贡族的葬礼,隆重而又惊险。在亲属 友邻吊唁、艺人舞蹈一番之后,登高能手攀 上山顶,然后用绳子吊上死者尸骨,安放于 山洞之中,既不土埋,也不火葬。
斐巴摩纳是马里最热的地方,最高气温 白天可达50°C。为了给在滚滚热浪中长途跋 涉的旅客提供一个凉爽的安身之处,当地居 民开设一种“井中旅店”。
他们在高坡上打3 米多深的干井,然后井底四周挖出一高2米、 面积40平方米左右的空洞,用小梯子上下。在 空洞中安置20〜30人的铺位,这种旅店的温 度只有13〜14°C。餐厅和生活服务设施设在 井里。这对在热浪包围中的游人来说,算得 上是“清凉胜地”了。
葫芦舞是马里农村最常见的舞蹈之一, 多表现五谷丰登的喜庆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