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要逃票从后门走之类的、对待散客就完全免费的说个良心话吧:
1!
束河古镇有门票,绝对可以放心,但是分两种情况、束河的门票,其实你是散客怎么从大门大摇大摆的进去都不会收费的,这里有很多人,会告诉你可以带你逃票之类的忽悠你,但是!
至于,相信会对你出行有所帮助的,其实都是忽悠人的招数罢了!
更多关于丽江自助游资料可以参考下我空间,是针对团队和自驾游而言
2,不管你几个人
束河古镇好玩吗?
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4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丽江束河古镇处于丽江风景区的核心部位,北接玉龙雪山,南连马鞍、文笔,东南邻象山、狮山,是游览丽江古城、丽江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旅游景区的枢纽点。
束河简介。
【简介】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 199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石桥、大觉宫至今还保留完好,里面的壁画生动地描绘了佛教中的人物形象。建于清代的龙泉寺供奉的是皮匠祖师,因为这里曾经是丽江皮具的聚散地。与现在的大研镇相比,这里更多了一分宁静,如果你喜欢丽江古城,就一定会喜欢这里。
【气候】 古镇海拔 2440 米,核心区约 5 平方公里,近千户人家,约 3000
人。地理坐标:北纬 26 度 55 分,东经 100 度 12 分。年平均气温 12.6 度,最高气温(极端) 32.3 度,最低气温(极端)零下 7.5
度。7-9 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气候特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
【小吃】 从四方街到大石桥短短的一段路上开满了小吃摊,有人戏称这里是“米线一条街”,在这里除了古城中常见的纳西小吃之外,还有“风靡全国”的砂锅米线,以及夜晚的烧烤。
古城南边的忠义市场和象山市场里也有不少好吃的。如腊排骨火锅、牦牛火锅、清真馆子的牛肉,还有拉市的鲫鱼火锅。
在古城中也有一些酒吧会供应您意想不到“内容”。“丽江驴窝”家常饺子、家常菜;新义街街口第一家的驴肉馆子;大石桥旁“顺水楼”的家常菜,积善巷里的粥铺子,都是作平时饭堂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还有太阳花酒吧的PIZZA,“今生有约”的韩国料理,“杰力咖啡”的三文治、苹果苦瓜酸奶昔都令人回味。
【交通】 从丽江古城到束河古镇有两条路,一条是柏油路,从雪山中路向玉龙雪山方向前行,经丽江官房大酒店到一转盘前左拐,前行百十米后右拐,拐上龙泉路便可到达束河。这是近路。另一条路是土路,同样沿雪山中路向云杉坪方向一直前行,在一个行道树长得很茂密的路口左拐,走完这条像绿色屏障一样的幽静之路,束河古镇的屋檐瓦楞便突然出现在了眼前。这是远路。
在丽江新城福慧路福慧市场门口坐6路中巴车到达白沙古镇(白沙壁画处)以后再步行。也可以乘坐面的2元/人,乘坐私人中巴需要5元/人。如果时间充裕建议租自行车前往,骑自行车大约要30分钟。
1、 可从丽江县城乘面包车3元,在束河村路口下车,然后步行半小时即可到达。
2、可到红太阳酒店旁租用自行车骑车前往,车价约为10元
3、打的前往,约30元左右
【住宿】
束河古镇基本上都是客栈,更具民族特色。一般都由纳西民居改建,是带庭院的木式建筑。到丽江如果没有在古城里住是无法体会那种休闲又温馨的感觉的,由于这几年的迅猛发展及激烈竞争,古城客栈的硬件设施极大提高,且软性服务更好。古城中客栈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的档次都有,据08年统计,单古城中就有700多家客栈,有营业执照的有400家,但两者实质区别不太大。主力房价在70元--200元左右。
【景点】 丹凤含书之地
束河坐西朝东,背风向阳,村后山麓为玉龙雪山余脉,山奇水秀,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与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清泉之乡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皮革之乡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马鞍、皮衣、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滇藏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茶马遗迹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商品,抚今追昔,让你浮想了翩。
农耕图腾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业林般的粮架耸立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