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敬谷神 在邯郸西部,武安、涉县一带流传着农历六月六敬谷神的习俗。太行山山区种谷较多,且种植时间较早,如果遇到老天关照,春季雨水好,往往到了农历六月初谷就出了穗。所以当地的农民每到六月六望到自己地里一片片金黄的谷苗,心里就乐开了怀。农历六月六这天,当地家家蒸馍,蒸豆包,而最时兴吃的好饭是裹卷。敬谷神是为了感激上苍赐给人们粮食,同时也是因传说中人们担心五 谷神收回人们享用的粮食。到了农历六月六,当时的农民要带上香和自家蒸的馍,去自家种的田地祈祷,祈求五谷神不收回人间的粮食,祈求五谷神赐给自家好收成。
五月十三送羊 邯郸漳河两岸有一个习俗,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外公和舅舅要给小外甥送羊,古时送的是活羊,现在则送白面蒸的面羊。此习俗与神话传说中沉香劈开二郎神用来压住三圣母的华山有关,沉香劈山救出母亲,要去砍二郎神的头,但三圣母顾念兄妹情,不让沉香去,沉香给二郎神送去2只羊剥皮吃肉,杨二郎知道此事后,就送2只活羊给沉香,此时正是农历五月十三日。此风俗后来就在漳河两岸兴起,送羊还有送阳寿的意思,所以此风俗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冀南扇鼓舞 在邯郸、邢台以及石家庄所辖的一些县市,每逢举行民间庙会,有以扇鼓舞做为敬神舞蹈的习俗。扇鼓舞又叫打扇鼓,使用扇鼓、马鞭这2种道具,扇鼓由鼓面和鼓把组成,鼓面是一个圆铁环,其上张覆羊皮,鼓把是一铁棍,下端有铁环,环上挂小铜铃,其形颇像团扇,故称扇鼓。打扇鼓时,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握鞭,随舞步节奏边移进边晃动扇鼓,使把上装饰的铜铃发出响声,同时按音响节奏以鞭击鼓,作出各种舞蹈动作。打扇鼓载歌载舞,参演人数一般不少于8人,演出者不受性别和年龄的限制,但冀南地区每逢庙会,打扇鼓者多为中老年妇女,她们抛开平日繁多的家务和顾忌一舞开怀,因而打扇鼓又被说成是冀南农 妇的狂欢节。每逢庙会举行,各种扇鼓的剧目就铺开来演。剧目一般是情节完整、故事性较强的历史传说形成的戏曲故事,上演较多的剧目有《接总兵》、《接天兵天将》、《接九家仙姑》等,均是颇受农民群众喜爱的剧目。
丛中花会 丛中是古城邯郸的一个镇,这里有一个民间花会表演的固定模式。据传,丛中花会始于明朝太祖年间,距今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丛中花会有固定的时间,古时多在农历二月十四至十六这三天,六年一小闹,十二年一大闹。丛中花会有20种表演形式,24个班,分为造型艺术5个班,武术4个班,表演艺术9个班,小杂耍6个班。丛中花会以沿街表演为主要形式。全花会分4个组合,各组合互相配合,或分或合均有一条线联系,使整个表演始终浑然一体。花会的传统节目均以表现普通百姓的爱憎为主,兼以娱乐,经几百年来的磨炼已臻化境,演技日趋成熟,现已形成颇具规模的民间艺术类型。每到花会时日,附近百姓总是云集于此,尽情的娱乐。
元霄节荡秋千 邯郸西部一带城乡百姓有过元霄佳节荡秋千的习俗。时节自正月初十搭秋千架开始,荡秋千的高潮却是在正月十四、十五两日。每逢元霄佳节前后,邯郸西部一带的百姓便家家产户搭起秋千架,老老少少的人们与青壮年人一同荡秋千。至此时,每个村镇还将自行或与相邻村镇举行荡秋千比赛,这个习俗倒颇有些象朝鲜民族的习俗。荡秋千有单人荡、双人荡、坐荡、立荡等几种形式。平常的荡法比较简便,但此地还有比较特殊的秋千,一是荡木驴,一是过梁悠,一是板不煞。过梁悠和板不煞比较复杂,可荡出花样,秋千的架法也与平常不同。由于荡秋千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增添娱乐气氛,所以,邯郸一带的荡秋千活动持续传到如今,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二月二乞巧节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磁州附近山村有姑娘们过乞巧节的习俗。这一天,姑娘们可自由结伴,穿上好衣裳,带好小米、白面、油、盐及锅、碗、盆、勺等工具,一起上山野餐,这就是磁州古时流传下来的姑娘二月二吃乞巧饭习俗。姑娘们上山后,找一野餐的合适地点,然后垒灶、安锅、煮饭,焖小米饭、包水饺、熬米粥均可。饭煮好后,姑娘们还需到山坡的灌木丛里摘回一种野生植物的红色圪针尖儿,然后就或五、六人或十几人合围坐在野餐锅边,进行乞巧仪式。乞巧 仪式很有韵味,合伙而来的姑娘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进行,大家用布遮好某一个姑娘的眼睛,让她把七个圪针尖儿丢在饭锅里,再让她用筷子在锅中搅三搅,然手用筷子夹起饭吃,只能吃七口,每人均如此进行,每人夹饭吃前都要补足七个圪针尖儿,以示公平。在这种仪式中,凡是能够吃到圪针尖儿的姑娘,就成为巧姐或巧妹,会备受村里人的赞赏,上门求亲的人就多。当乞巧仪式结束后,姑娘们才开始正式的野蚕和一天的娱乐。
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在河北大地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形式。
其中有富有民间特色的各种画派,比如:武强年画、布糊画、土坷垃画、兰印花布、内画、辛集农风画等
还有丰富的制陶艺术,例如:古陶、黑陶、磁州瓷、定州瓷、德州瓷等。
文房四宝类有:易水古砚、衡水毛笔等。
手工艺类有:草编、泥人、面人锦人、涿州地毯、花灯风筝、曲阳石雕、蔚县剪纸、秦皇岛贝雕等。
艺术类剧种有:评剧、秧歌、豫剧、渔家乐、河北梆子、唐山皮影、保定老调、武安洛子、石家庄丝弦、东路二人台等。
石家庄一带的庙会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祭祀活动。据考证,早在汉代,封龙山就有祭山活动,这是封龙山庙会的渊源。随着宗教文化的发展,寺庙祠坛大兴。诸如关帝庙、药王庙、观音庙、奶奶庙、圣母庙、三官庙、真武庙、吕祖庙、城隆庙、五道庙、土地庙、山神庙等,逐渐遍布各地,祭神敬仙活动也随之频繁和普及,庙会随之盛行。栾城西宫大庙会就是祭祀南海观音的活动,井陉雪花山庙会起源于祭神。也有的庙会,是群众为了悼念他们崇敬的人而设立的。如灵寿城关农历二月初一的“成官”庙,是为了纪念灵寿知县成肇麟而设的。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德法联军追击西逃的慈禧和光绪,路经灵寿时,胁迫成知县提供粮草、车马、妇女。成知县断然拒绝,被法军系于马后,绕城飞跑。成知县不甘受辱,又难逃魔掌,便于深夜投井自尽。灵寿百姓便将他的殉难日定为庙会日。
旧时,庙会的内容较为复杂,既有大型的祭把仪式,也有群众自发的求神拜仙活动,如拴婴许愿、问医求药、求雨乞福、驱魔修德等等。一些祭祀活动,有隆重的仪式,伴以唱大戏。庙会上,武术、杂耍等各种民间艺术也尽展风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和集市相融合,便出现了集祭祀、娱乐、贸易于一体的空前繁荣景象。现在,各地庙会的宗教祭祀内容己淡化,庙会逐渐演变为物资交流大会,商
品交易、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和旅游成了各地庙会的主题。
雪花山庙会起源于祭神。早在明嘉靖年间,雪花山建有碧霞元君庙,为祭祀碧霞元君遂起庙会,时间为农历四月十六至十八三天,由井陉旧城所在各村组织,周围四五十个村庄参加。其庙会有很严格的仪式,从准备起会,到正式过会,都有一套程序。
“传锣会查”:会前会首派人到各村敲锣通知,共三次。三月初一首次传锣,锣声一个点,意为开始起会,各村准备;三月十五,二次传锣,锣声两点,示意庙会期近;四月初一,三次传锣,三个点,锣声急促,示意会期在即,各村做好一切准备,要按时赴会。“传锣人”身着黄色对襟梅花麾,脚穿软底抓地虎靴,头戴红绿鸡毛缨荷叶顶子。第三次传锣时,传锣人将一张“四月十八,圣母大会,朝山进
香,风调雨顺”的会帖分送各村。
四月初一,四路会首聚会商议各项安排,抓阄排定抬杠次序,中午“传锣人”在东聚门城楼、会源门览秀楼、北关阁、东巷子阁高呼三声“会转查了”,锣声不断,以示“会查”结束。
“请驾”:四月十五,庙会前一天,香头带领八名轿夫鼓乐喧天,到雪花山顶庙里顶礼膜拜,“请神接驾”。
所谓“驾”,是一顶八抬殿式敞轿,斗拱飞檐,雕刻精细,金(铜)顶黄帏,玲珑华丽,周嵌水银玻璃,檐角悬宝葫芦,丝穗飘拂,锋铃叮挡。驾中供奉圣母走像(专供抬的像),驾前全副执事,有龙虎八旗、肃静牌、退避牌、吊封、万民伞(伞周围缀满历年施主姓氏的小绸条)。三声铁炮响过,起驾锣响,再配上轻、重乐队,各种打击乐器和吹奏拉弹乐器齐全,一时鼓乐齐鸣,驾起缓进,淌过绵河,经蔡庄,把“神”驾供于西关。“演驾”:其意是为神演出,亦即敬神,是正式过会。
“演驾”进行三天,十六、十七先后在周围村庄沿村演出,十八是正会,在城街演出。“演驾”队伍的顺序排列是:最前面为颠扛,颠杠后为各种演唱及舞蹈节目,然后是社火,社火后是神驾前的执事、乐队,最后是神驾。十八日演驾上午九点钟从西门开始,向东经城街、东关、北关、河东、南关,最后到雪花山。
“演驾”开始,九声铁炮响过,“马子”赤膊上阵“开路”。最初为挥鞭开路,30年代改为舞流星开路。开路之后,即是颠杠。36抬杠箱,或48抬杠箱,排列成队。颠杠人或着肉色纺绸排扣上衣,灯笼裤,或着武生装束,或着奇装异服做丑角打扮。颠杠表演从上午九时一般要进行到下午二、三时左右,场面宏大,表演精彩。
跟着颠杠表演的是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秧歌、丝弦等剧种的折子戏,拉花、说唱、哑剧等各种形式的节目。再接着是约有20多队的武术社火队表演。演出没有固定场所,边演出边行进,至雪花山脚,已近黄昏。点燃灯笼火把开始朝顶。在圣象前焚香后,抬杠、节目、社火大表演,随后是跑阵,阵式有梅花阵、八封阵、阴阳阵、五虎阵……,变幻无穷,意谓“神灵捍卫,佑我黎民”。跑阵时,《龟驮碑》特许进殿,在“圣母”像前的大筐箩里蹲着团团拜舞,演员尽量摸取筐箩里的“油钱”(制钱、铜元),装归己有。龟亦为长寿圣物,装取油钱算是“神”的特赐。演驾结束,住持道人接“驾”,将圣母走像安置庙中。整个过程,鼓乐鞭炮声声,香烟缭绕,直至次日晨,庙会方告结束。
庙会期间,在城隆庙演四天大戏;清代、民初可以“拉官戏”。在本县境内演出的戏班若被会首和官府看准议定,便派人至演出地点,登台将鼓板反转,意即“拉了官戏”,四月十五起到城隆庙演出四天,不给演出费,但供应好茶,演员住所舒适,且“犒台”丰盛。每日三开箱必有两搞台,大商号犒赏馒头、猪肉,动翱数十斤,或有点心。有时是“双犒台”(赏双份)。
不拉官戏,就得“写戏”(预约演出),经费只能靠布施。正丰煤矿是大“施主”,其次是各大商号,再其次是矿上的煤司、师爷、管帐先生及衙门里的“头面人物”。不搞按户摊派。
庙会期间雪花山顶最少有一台戏,有时唱对台,若没有某村或某大户许愿献戏,就靠善男信女们的油钱了。一应开销,庙会后黄榜公布,谁也不敢吃黑钱,怕“神”给报应。
节目沿街演出,也可获得犒赏。若抬杠穿堂(即在旧衙大堂前广场穿过),衙门里的“达官贵人”也得自掏腰包,几任知县都出过赏钱。会首、管事的准备庙会,都是白尽义务,支派人去联络会事,登门化缘也是义务性质,那个村也有很多热心人。演员们自带干粮,在演出间隙蹲在摊旁啃吃。只是给扭拉花的小演员们买些糖果梨糕,这就是酬劳了。
庙会又是井陉最大的物资交流大会。商品以农具为多,庙会的牲口市成交常达二三百头。日用杂货、儿童玩具、妇女用品、粗布花布也极丰富。风味小吃、炒面茶汤也抢时上市。糖人、面人、团扇、汗伞,吸引了许多儿童妇女。
河北人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丧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俗特征.
2021年11月29日 19:35:037410
上一篇: bigbang从出道到现在发生的所有大事
下一篇: 河北保定的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
- 发表评论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