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邢台人是怎么过年的?

2021年12月01日 05:53:223490

在邢台,是怎么过年的呢?我来做一回答。

在邢台,进入腊月,就逐步有了年味。从腊八粥开始,年味越来越浓。人们为此还编了一个顺口溜,叫做: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送闺女;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挂灯篓;三十,捏扁食;大年初一,放鞭炮,穿新衣,撅着尾巴乱作揖。下面逐一介绍如下:

二十三,糖瓜粘

灶王爷是灶神,也是持家的神。你在家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自然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中你在家里的表现,玉帝呢,则要据此对你进行惩罚或奖励。为了让灶王爷报好不报坏,所以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对灶神进行祭拜。

祭灶君不用大鱼大肉,只要供上年糕,糖瓜之类的甜食即可。这样一是让灶王爷吃了甜食,口里发甜,说好不说坏,二是用粘食粘住他的嘴,让他开口不得,自然也就说不得坏话了,这样就能保住一家一年的平安了。

上完供,将灶王爷神码掲下,连同供品一齐在院子里烧掉,也就是把灶王爷送上天了。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四这一天,是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日子。

小时候,吃过早晨饭后,家长会把一个绑着竹竿的笤帚给你,这一天的大扫除就算开始了。

打扫先从屋顶开始。那时候的房子还是大梁檩条椽的土木结构,经过一年的功夫,自然落下灰尘不少。那时的个子小,要把房顶,檩条等上面落下的灰尘打扫干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干了不到一个小时,便弄的浑身是土,满脸是黑,鼻孔里也被灰尘堵的透不过气了。

扫完屋顶紧接着就是屋地。这时的地面可不象平常那样,房顶的灰尘早已落下厚厚一层,扫都扫不动,只能一边用箥箕往前推,一边往前扫。

大扫除完毕,抹桌子擦椅子等家庭器具的一堆活儿还在等着你。那么冷的天,手中沾水,出手成冰。你要一边呵手一边干活,哎,累不死也要冻死呀!

一天劳作,看到晚上一大家人在干干净净的房间里,坐在闪着亮光的桌子旁高高兴兴的吃饭时,心里不由的一阵潜喜,我的劳动,还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欢乐呢!

二十五,做豆腐

豆腐,是人们过年招待客人和自食的重要材料,又因其谐音为兜福,是储存幸福的意思,所以,在年俗中,做豆腐是必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人们在这一天必做豆腐的另一个含义是,腊月二十五,玉皇大帝要下界视查,为了让他感受人间疾苦,求其下年风调雨顺,人们每家每户都要吃豆腐渣。

人们把做豆腐的下脚料加以玉米,红薯面等,在锅上蒸熟,再配以蒜沫香油盐等,名曰苦累。人们吃苦累,就是要告知玉皇民间又苦又累,来年多给百姓降福送贵,让人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二十六,蒸馒头

阴历腊月二十六,家家户户蒸馒头,这是年俗中体力最繁重和时间最长的一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承担的劳动逐年增加,蒸馒头这种从不涉足的活儿已经开始落在我们头上。

一早起来,我们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将渣头(发酵用的面团,那时候还没有发酵粉)研成粉沫,再用温水冲开,倒在面粉里,然后和成面团,放在火炉旁(其它地方因为温度低,面团难以发酵)等待发酵。然后再重复去做另一块面团。因为这一天要把过年用的干粮都要做好,所以其量之大可想而知。

等到面团全部和好后,第一块面团已经发酵完毕。因为发酵会产生酵酸,必须加碱进行中和。这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活儿,加的碱少了,蒸出的馒头会发酸,而加的碱多了,蒸出的馒头会发涩发黄。最好的方法是掺好碱后尝一尝,如果碱小了就加一些碱,如果碱大了,就只能再发酵一会儿,让它产生酸来中和。

碱掺好后,就要开始揉面。而只有把面筋揉出来,蒸出的干粮才好吃。这就需要一是要用力,一是要时间长。一团面揉下来,非要三四十分钟不可,而把整个面团揉好,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好在这是好几个人在一块干活,说说笑笑倒也不觉的多累。

面揉好后,除了做馒头,也做一些豆包,菜包,花巻,枣花之类的其它花样。放在炕上的新棉布单上让它腥着,当然腥的时间越长蒸出来的馒头就越暄腾。

到了傍晚,馒头腥好了,开始上屜蒸熟。那时候是灶火大锅,一篾子下来,就是五六十个馒头。我们的任务是拉风箱加柴火。一锅下来,要三四十分钟呢!除了烦燥,还有些熏的慌呢!

虽然又苦又脏又累,但当你看到一锅锅暄腾腾的馒头倾锅而出,吃在嘴里又甜又香时,一天的疲惫早已烟消云散了。

二十七,送闺女

二十八,贴嗄嘎(字画)

腊月二十八,是贴对联年画,迎神接祖宗的日子,也就是所谓的贴嗄嗄。

一大早,我们就拿起母亲打好的糨子和上墙的东西,开始一天的劳作。

因为对联每个门上一符,连同街门要十余辐之多,且门框有大有小,各有定联,再者其有左有右,不能颠倒 ,如果弄错,必定返工,所以首先要在父母的指导下将对联贴好,以免出现差错,再行返工。

其次就是贴神鬼码,不同的神鬼码要贴在不同的位置。如祖宗贴要粘在正房的中堂的中间;右门后面的墙上贴的是门君;天地则在院子北墙上的天地窰里。而灶君就在灶台上的右侧上面等等。

神鬼码贴完后,就等于把祖宗三代,各路神仙请到了家里。每到吃饭时,你就要把第一碗饭敬给他们。

敬餐时要先从天地开始,其次为祖宗和财神,灶君,门君等。要神三鬼四,也就是面对祖宗要平举四下,而其他的神码要平举三下,如果错了,一定会被人耻笑的。

年画是增加年味的重要一环,丝毫马虎不得。那时正值文革时期,文化单一,就连年画的政治色彩也比较浓厚,除了工农兵,就是红卫兵,红小兵,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要斗私批修,拥军爱民,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等之类的宣传画。虽然内容枯燥,但贴在墙上后,还真的有些琳琅满目呢!

最后的要贴的就是出门见喜,抬头见喜,春光满院和大小福字等字品了,这些东西怎么贴大都没有什么讲究,只要你看着顺眼就行了。

这样一天下来,工作量还真的不小哩,虽然有时会累的仰八叉,但看到因自己的努力把家庭布置的花红柳绿的,心里真的还是美滋滋的呢。

这里应该再提一个的就是:如果家里有老人过世,守孝不够三年者,过年只贴用黄纸写成的祖宗贴和神码,是不贴对联和年画的。如果想贴对联,也只能用黄纸写成,且内容要是挽联性质的。

二十九,打酒割肉挂灯篓

以前的人条件差,酒肉乃为奢侈品,所以置办这些东西要晚一些,免得提早消费,不够过年。

那时候,村里只有一个供销社,这一天就显得非常的热闹,前来置办年貨的络绎不绝。虽然散酒六毛一斤,猪肉八毛一斤,糠块(那时候叫梨膏)一毛钱十一块。东西便宜的没边儿,但因为手里现钱少,还是舍不得多买的。

有钱没钱,都能过年。 如果手中确实没钱,你可以以物易物,用鸡蛋去换。供销社按五毛一斤收购,然后根据你所得的钱再去选购你需要的商品。这样虽然供销社赚取了一定的差价,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方便了许多。

酒肉等年货置办好了,接着一个很重要的事还要去做,那就是栽树杆挂灯篓。

三十,捏扁食

腊月三十,是旧年的最后一天,外出回来过年的人们已经到齐,年货已经准备的比较充分了,所以就该准备晚上和新年的早饭——捏扁食(饺子)了。

上午把面揉好,把馅调好,等吃过午饭后,一家人便围坐在桌子四边,有撖皮的,有捏饺子的,边说边干,倒也不会觉得枯燥和劳累。

当太阳落山,我们几个小的就开始点着灶火,烧水准备下饺子。

晚上的饺子,要混着面条吃。一个是那时候肉少馅少,要省着吃;再一个就是饺子象征团圆,面条象征长远,这样合起来就是长久团聚的意思吧。

平常的好饭是管了不管饱,我们几个孩子会争先恐后的抢着吃;而年三十的饭是管饱不管了。所以我们尽可能的稳派大坐慢慢的吃了。

由于细嚼慢咽,我们才品味出真正的饺子加面条的味道。咬一口饺子,油肉的香味四溢而出,再加上细腻的面条的甜润,真的是又香又甜又顺口,怎不让人吃了这囗想那口呢!

而大人们呢,这时候都要整两盅,即所谓的吃饺子喝酒,越喝越有啊!

大年初一,放鞭炮,穿新衣,夹着尾巴乱作揖

农历正月初一为大年,这个”大”字即有别于阳历年而又显示了中国人对阴历年的偏爱,故称之为大,也有叫做春节的。

这天,最热闹的是早晨,凌晨四点多钟,大人便将小孩轻轻摇醒,悄没声的穿上新衣服后,就去院子里燃放鞭炮。为什么弄的这般神秘而又小心翼翼呢?据说神仙祖宗都请来了,怎能还象平常一样肆无忌惮呢!如果吵到了他们,这一年你能万事亨通,事事順利吗。只有 等到放完鞭炮,神仙祖先起床了,才能象平时一样放声说话的。

鞭炮过后,我们便开始跟着父亲祭拜祖先,完后再让父母坐定,由我们几个小的给他们拜年,感谢其生养之恩。做完这一切后,便由父亲领着去给乡亲拜年。 当然这只能拜一些辈分大的和近族之人,父亲还要回家接待前去拜年的亲邻呢!而剩下的人就只能由我们小辈去完成了。

每进一户,都会有主家在门口迎接,客客气气地把你让进屋,当拜完祖宗后再给他们行跪拜之礼时,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祖宗拜了就都有了;别磕了,再磕就老了等客套话。临走时,少不了给你一些小小的赏赐:有给花生瓜子糖的,有给压岁钱和鞭炮香烟的。然而这些东西你是頋不上享用的,因为你马上就要进入下一家了,所以只得放在口袋里贮存。就这样,一个村子转下来,已经是日出三竿了,虽然十分劳累,但看到乡亲赞许的笑脸和满口袋的胜利果实,心里那个美呀是溢于外表的。

新年这一天,女人不能捉针,不拿箭子,怕伤着各路神仙;也不能动笤帚,因为那将把财帛扫出门。

另外,家族里添了新人,例如有人娶了媳妇,近家族的人从初一至十五之间要请新媳妇吃饭,也就是让他们认识本家人。因为新郎新娘白天都要串认亲戚,所以本家族的人宴请多放在晚上。

初二,走娘家

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和孩子走娘家的一天。

这一天,老闺女,老女婿都会带着孩子,挎着馍馍篮子去娘家拜年。临走时时给父母丢下十个馍馍,却又从父母那里返回给十几二十个馍馍,这样下来,吃了一顿,还有赚头呢!而新婚的夫妇呢,由于是第一次回娘家拜年,除了馍馍篮子,还必须增加些糕点之类的贵重物品呢。

如果儿子结婚了,需要陪其媳妇去拜丈母娘。那这一天只能由你老夫妻俩回娘家了,儿子儿媳在拜完自己的娘家人后,则会另抽时间去给姥姥姥爷拜年的。

如果女儿结婚了,初二会回来给你拜年,那你就只能等闺女过来后,再跟她们一起去娘家拜年。

如果父母双亡,剩下兄弟哥嫂在家,女儿就不用再回娘家,由没结婚的儿女去给他舅舅,妗妗拜年就行了。

初二不动针,不拿箭子。

初三,上坟

初三为鬼日,人在这一天是不串亲戚的。因为怕给亲人带来晦气,这一天要上坟祭祖,尤其是不过三年的新坟,更要上坟祭奠,当地人称此为烧年三纸。

不动针,不拿箭子。

初十,捏老鼠嘴

过年的鞭炮声让老鼠胆颤心惊,不敢出窝,早已饿的肚皮贴脊梁了。过了初八,渐渐远去的鞭炮声让老鼠蠢蠢欲动,开始出来觅食,因为饿极,所以较平时更加频繁和肆无忌惮。

为了抑制老鼠,保住自己的粮仓,人们要在初十这一天捏老鼠嘴。

其实捏老鼠嘴很简单,就是中午吃顿饺子。但捏饺子的时候,就多了一些讲究,必须把饺子皮捏死,不能露馅,否则就会让老鼠张开嘴来,偷吃粮食。

正月十五闹社火

大年初一过后,新年的味道日渐消瘦。但到了正月十五。却又异常的活跃起来,把年的氛围推向了最高潮。

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日,人们俗称为元宵节或灯节,是年俗中比较重要和热闹的一天。

记得小时候的这一天,妈妈早早的就起床,手脚不落地的忙活起来。

当时条件差。吃不起元宵,但菽黍粘糕是必备的。蒸完粘糕后,妈妈就开始着手做粘灯。

粘灯有圆柱形的,把粘米面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揉成团。再把它挫成圆柱形,用小撖杖在一头摁一下,圆柱上边就摁出一个圆坑,柱体也从中间鼓了起来,活象烧的磁灯一样无二。还要做几个鸭鸡形和鱼龙形的,摆在篾子上,名式各样,令人眼花燎乱。

妈妈在家里忙活,而我们却由着性子玩耍,跟着村里拉碌碡,打花鼓,扎高翘的队伍在村子里跑来跑去,乐此不疲。

到了晚上,我们几个孩子早早的就吃完饭,开始点灯。除了门口挂着的大纸灯笼由父亲布置外,其余的粘灯都由我们几个孩子摆放。

我们那里有个风俗,点粘灯要婆婆点,媳妇散,一年能收两三担;如果是媳妇点,婆婆散,一年只收一升半。我们家里没有人娶媳妇呢,只能母亲点,我们几个孩子散。母亲在每个圆柱形粘灯中间浇上花籽油,插上纸捻,用火柴点着后告诉我们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而水瓮里则放置的是鱼灯或龙灯。这样下来,把一个本来漆黑的家映照的白昼般明亮。

布置完毕,我们几个孩子就开始安照母亲的吩咐,举着鸡灯或鸭灯,游走于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一边走,一边说:嘟!嘟!嘟蝎子,嘟!嘟!嘟蚰蜒。据说这样可以消灭这些害虫,带给家里一片平安的环境。

做完这 一切后,我们就去河里的戏楼屯前看社火。此时这里已经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除了扭秧歌打花鼓拉碌碡的外,又增加了猜灯迷等项目,可谓是精彩纷呈,目不暇及。

在一片喝彩声中,最精彩的一项活动———烟火燃放拉开了帏幕。一挂鞭炮过后,地花天花轮番登场,然后是轮子花,小秃尿尿,天女散花等不断呈现。

当人们还未从这剧烈的视觉中出来,只听一声居响,起火城被引炮燃起,一时间,万千支起火带着哨音窜上半空,乒乓乱响,震耳欲聋。

这时,胆小的拼命往后退。胆大的却又死命的往前挤。人口撺动,尖叫不止,把社火活动推向了极致。

焰火完毕,活动结束。 当人们踩着欢快的鼓点走回家时,被视听觉带来的冲击仍然久久难以平静。

正月十五新过门媳妇不能看婆家灯,否则会使公公一年之中祸事连连,灾难不断。所以这一天新媳妇要回娘家或亲朋家待一天,以消灾避祸。

正月十六烤杂病

当凌晨的光芒还在沉睡,我们便被父母叫醒。揉着矇眬的眼睛,将墙上的神码,祖宗贴(灶王爷的牌位是不能揭下来的,他的神灵要等到腊月二十三才能送走)之类的东西撕下来,交到父母手里,说是要将祖宗,神灵送走。

母亲将祖宗贴,神码与烧纸巻在一起,拿着火柴向门外走去。一边走一边嘟囔着:今天北良舍庙会哩,你们去赶会吧,年底再请你们过来,好好的招待你们。那虔诚劲儿,真的让人好笑哩。

走出大门外,她找了一个地方,划了一个圏,便将烧纸贴码之类的放在里边点燃起来。

烧完纸,就算把神灵祖宗送走了,我们便将家里收拾出来的破草席烂木头之类的拿到门外,去烤杂病。

这时,街里已经点起了几处篝火,人们围着它,正在兴致勃勃地边说边烤呢。

我们凑近找了一个篝火停了下来,将

拿来的柴火架了上去。柴火也真是给力,刚放上去,那火苗就噌噌噌的往上窜,引起大家一片欢呼声。

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儿,已经将篝火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烤肚子烤背的,烤胳膊烤腿的,是啊,烤那里那里健康,何不大烤全身呢!

人们说着,笑着,尽情享受着新年给人带来的幸福和吉祥。他们知道,这是新年之中最后一项活动,自此就该将进入日复一日的艰苦劳动之中,这最后的一丝快乐,怎不让人留恋呢。

篝火的亮光终被初升的太阳所冲淡,到了告别篝火的时间了,人们那肯移开半歩?当家人催着回家吃饭时,才不得不依依惜别,离开篝火,告别新年的最后一刻时光。

正月二十五,扛布袋

正月二十五,是仓王爷的生日,因此被称作仓王节或仓公节。因为仓王爷主管天仓,而天仓又与填仓谐音,所以在民间也有称之为填仓节的。

既为填仓节,就是要填仓,民间有在这一天蒸布袋的习俗。

蒸布袋就是用白面做皮,里边夹以玉米,小米,豆子,高梁,红薯等面粉,做成布袋形状,并且口袋的口也要用绳子状的面条做封闭状,在蒸布袋时要把面醒好,这样做出的布袋才能又光滑又饱满,意为五谷丰登,仓满袋圆。

到了吃饭时,当你拿着白晳而又热腾的布袋时,你不能说吃,而是要说扛。这样,一天下来,你扛布袋,我也扛布袋,就是再大的天仓,也该填满了吧,那你这一年的吃喝,还用上愁吗?

过年不说打锅话

打锅话,也就是不吉利的话。尤其是对病人和老人,更不能说生啊死啊病啊灾啊之类的话,因为过年时神仙都在家里,你说的话,往往会应验。故而年关要多说吉祥话,送人祝福语。

新婚夫妇串亲戚

新婚夫妇,从正月初二开始走娘家,初三不能走亲串户外,要在正月十五前,把所有男女双方的亲戚都走完,名曰认亲戚。

在我们这里,未婚女子是不拜年的。但是结婚后,尤其第一年认亲戚,是要和男人一样行跪拜大礼的,而做为亲戚的长辈,是不能让新人磕空头,必须要给磕头钱的。

那时候家里穷,每人提个馍篮子,每到一家,除了拜年,就是留几个馍馍蛋子。而你除了能美美的吃上一顿,还能收入几块十几块的磕头钱呢。

因为亲戚多,又每天几乎都是走一家亲戚,到了正月十几才把亲戚走完!虽然来回奔波很辛苦,但每天中午能美美的吃上一顿,又能得些磕头钱,何乐而不为呢!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