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红楼梦》里的芒种节,曹雪芹隐藏的深意和伏笔是什么?

2021年12月03日 18:20:342540

红楼梦》里的芒种节这一天,作者用象征、比喻、伏线、拟人等手法隐藏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搞清楚以后,第一,就读懂了宝玉所唱《红豆曲》的真实涵义;第二,就完全确定了《红楼梦》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第三,就自然而然地否定了包衣寅孙作者说。

(一).第一次葬花那个“三月中浣”

书中对芒种节这样介绍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林黛玉在这天,悲悲切切地又是埋香冢,又是写《葬花吟》,如此描写的深意是什么呢?书中早已为此埋下了伏笔:其实这是黛玉第二次葬花,第一次是在第二十三回,这两次葬花隐藏着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黛玉第一次葬花,书中只说“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却未指明是“三月中浣(中旬)”的哪一天。只是写黛玉葬完花后回去的路上,走到梨香院墙角,听到《牡丹亭》的曲文令她由感叹进而感伤之余,又联想到《会真记》(西厢记)中的词句,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如果说《牡丹亭》《会真记》中的曲文,是令她自伤身世之因的话,引出李煜的“亡国之音”,就无法不让人多加忖度了。而“忖度”中要得到的答案,将会在两次葬花的伏笔中迎刃而解。

虽然还不能明确黛玉第一次葬花是“三月中浣”的哪一天,那就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葬花的第二天,贾芸用借得的钱买来冰麝送给凤姐;第三天,贾芸从凤姐那儿讨得在大观园栽树种花的差事;第四天,宝玉闷闷的“装着看花儿”,远远看到倚栏出神的林红玉;第五天,参加王子腾夫人寿宴回来的晚上,宝玉被贾环用蜡油在脸上“烫了一溜燎泡”;第六天,宝玉告诉贾母脸是自己烫伤的;第七天,书中写“过了一日”,说明这天无事可写;第八天,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与赵姨娘一起撺掇后,设下毒计;第九天,凤姐和宝玉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而发疯昏死过去。

这就是书中利用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三个章回的篇幅,从黛玉第一次葬花的“三月中浣”写起,一天挨着一天地连续写的九天。如此描述,在《红楼梦》整部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由此,谁能说这不是经过作者苦心孤诣的刻意设计?难道还反映不了,这九天在作者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何等重要?

这一切与黛玉联想到的“亡国之音”是否存在着联系呢?如果还无法确定的话,那就让我们来看黛玉的第二次葬花。

(二).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如果说黛玉第一次葬花的“三月中浣”,同其后的连续八天,这九天在具体日子上还是有些模糊的话,模糊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连系到《红楼梦》开卷时声明与提醒的“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了,由此就可以说,正是在这假语村言式的模糊中,才更可能有被深深地隐藏的“真事”。

可是,如果全书都是这样模糊化,隐藏在假语村言背后的真事还能被解开吗?

假如不能被解开的话,那还写这本书干什么呢?“真事隐去”也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就“三月中浣”黛玉第一次葬花及那九天来讲,第二次葬花便是揭开其谜底的钥匙。

第二次葬花的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是二十三回至二十七回唯一明确的日子。我们从这天往前推一推,看看会发现什么:

芒种节的头一天,是宝玉完全病癒之日,那就是四月二十五了;

而三十三天前,癞头和尚与跛脚道人为宝玉治病那天,便是三月二十二日;

在此三天之前,正是凤姐和宝玉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发疯昏死之日,那这天这是三月十九日了。

同时,这个三月十九日,也是黛玉在“三月中浣”葬花的第九天。那么,黛玉葬花后联想到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样的“亡国之音”,谁能说与三月十九日无关?

所谓的“三月中浣”,和黛玉第一次葬花的重要指向,如果说不是在暗隐明朝灭亡的1644年三月十九日,还能暗隐什么呢?

假如有朋友还是不能相信,那我让我们再看看黛玉的生日。

(三).林黛玉生日在花朝节的意义

第二十二回,在为宝钗过生日之前,凤姐跟贾琏打商量时:

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呀,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

可是,书中写了给许多人过生日,却从来没有描写过怎样给第一女主角林黛玉过生日,岂不是很不正常吗?并且直到第六十二回,才从袭人口中得知,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日。如此“轻描淡写”地对待黛玉的生日,有没有某种深意和重要伏笔呢?

二月十二在传统习俗中为“花朝节”,是百花之神的生日,可见书中将黛玉生日设置在这一天,显然是有很深用意的。可是,作者对黛玉过生日和“花朝节”只字未提,还真的会有什么深意和伏笔吗?

答案就在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这天,因为这是“花神退位”“祭饯花神”的日子。

这一天,黛玉悲悲切切地埋香冢、写《葬花吟》;

这一天,往前推三十七天,即是三月十九明朝灭亡的日子;

而从三月十九日往前再推三十七天,就是二月十二花朝节,黛玉的生日;

这就使黛玉生日的二月十二花朝节,与崇祯帝自缢的三月十九明亡日,和交芒种节的四月二十六日祭饯花神形成了三点一线的一体。

由此可知,书中之所以不写给林黛玉过生日的场景,是因为其生日暗隐着明朝灭亡;而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也正是在对明朝灭亡的祭奠。

(四).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芒种节这天,不但写了“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也写了“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已经明白了“黛玉葬花”其实是明朝灭亡的祭奠,那“宝钗扑蝶“又隐寓了什么呢?

书中描写:

(宝钗)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着低头想了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的。此剑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必抽身回来。

看到二玉在一起,抽身回来的宝钗“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在我们为这个唯美的画面,感到陶醉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薛宝钗在扑这“一双玉色蝴蝶”之前,是亲眼看到了“二玉”在一起的;也不要忘了钗黛是情敌,宝钗曾亲耳听到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怎么信得?什么叫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以宝钗执意要嫁宝玉的情状看,在她扑“一双玉色蝴蝶”之时,心中想到的难道会不是刚刚看到在一起的二玉?

那么“宝钗扑蝶”的寓意是什么呢?

有句话叫“袭为钗副”,可以在袭人的身上去寻找答案。

(五).蒋玉菡和袭人的汗巾子

芒种节的这天晚上,贾宝玉在参加冯紫英的家宴时,用袭人的汗巾换得了蒋玉菡的汗巾,这被预示为在后来袭人会嫁给蒋玉菡。

蒋玉菡到底是什么人呢?书中写他是个伶人,可是,一个在古代被视为最下贱的伶,怎么可能住在紫檀堡呢?要知道在古代传统习俗中,“紫”属于帝王的特殊标识,“紫檀堡”就相当于帝王居住的皇宫,可以让人联想到紫禁城。而蒋玉菡的艺名是“棋官”,又谐音为“旗官”,这不是与拥有“八旗”的满清有关吗?

而袭人的判词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通常,席子为蒲草芦苇编织而成,蒲草和芦苇合在一起即“蒲芦”,谐音“胡虏”,亦代表着满清。

由此可见,袭人嫁给蒋玉菡,预示和隐寓的其实就是满清占领紫禁城。

那“宝钗扑蝶“的隐寓就是:从林黛玉葬花暗隐祭奠明亡来看,林黛玉代表着明朝,贾宝玉则是传国玉玺的人格化,象征着皇权、及其正统合法性。“宝钗扑蝶”隐寓着,满清占领了北京的紫禁城后,意欲完全取代朱明王朝,并且还要获得皇权的正统合法性。

(六)宝玉唱的那首《红豆曲》

在芒种节这天,白天林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既隐寓明朝灭亡也代表对明朝的悼念祭奠;晚上蔣玉菡与袭人互换汗巾子,则预示着满清将取代朱明。

其实在第二十六回薛蟠的家宴上,薛蟠即言“明儿五月初三”是他的生日,隔过芒种节后的第三十回,即写到了薛蟠过生日。历史上的1644年五月初三,正是多尔衮带领清军进入北京,占领紫禁城的日子,也正式变成了清廷取代大明的开端。

芒种节那天晚上,宝玉在冯紫英家唱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比较一下李煜另一首亡国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首饱含“亡国之音”的词曲,是不是特别地相似?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