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河北省处事规矩、以及那里的特别习俗

2021年12月11日 06:15:184150

在我国河北省的承德一带,有结婚挂门窗的习俗。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新娘的嫁妆要先送到男家,然后由新娘的弟弟陪着新娘和送亲的人们再到男家去。等新娘新郎进入新房之后,新娘的弟弟便拿出一条门帘挂在新房的门上。门帘多为红色或粉红色,上绣鸳鸯戏水或秀水奇峰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甚是喜庆。新娘弟弟挂完了门帘,男家要送一个红色的小纸包做喜钱,包里装着四元六元八元不等,不过都是双数,意思是希望新婚夫妇成双成对白头偕老。 关于挂门帘这一习俗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西汉时期匈奴四起,汉王为了边境不受侵犯,并促使匈奴对汉王称臣纳贡,便采取通婚方式以达到两国和善的目的。后宫明妃王昭君自请北嫁匈奴,汉王十分高兴立刻认她做义女,并为她的出塞准备了极为丰富的嫁妆,从工业产品、五谷种子、纺织绘画到首饰衣物、金银财宝,应有尽有,样样俱全。昭君是个有胆略有心计的才女,她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把这些嫁妆一一查看完毕,便对汉王说道:父王,还缺少一件东西。汉王心想:你是我为了和亲才认下的义女,按说这嫁妆已经是很丰富的了,怎么还缺东西?于是便问还缺哪一样呀?昭君说听说草原上的房屋不比这里的皇宫,那屋子虽有门可是不挂门帘,人在外边一眼就能看到屋里多有不便。父王何不把宫中的门帘送给女儿,一来遮屋挡门为孩儿方便;二来女儿天天看着门帘,也就天天想念家乡了。汉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立刻差人去做门帘,并命专使护送门帘,在婚礼那天为昭君挂在门上。 据说后来唐朝文成公主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时,唐王也曾令太子亲送文成公主,并在成婚的当天为文成公主挂上门帘。这样,新娘弟弟挂门帘这一习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解放后,人民生活富裕了,购买力也提高了,陪嫁中的门帘不仅是实用品,更多的已经成为装饰品了。近年来虽然婚礼从简,门帘却仍然还要挂而且一定还要新娘弟弟来挂。如果新娘没有弟弟也要从娘家请一个小男孩来挂。河北寿诞习俗 结婚、生育、寿诞、乔迁、开业,亲朋好友得知后,都要前往送礼物表示贺意,这些习俗范围很广,而上梁、起场的习俗对城市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 上梁:盖新房是扩大家业的明显标志,普遍视为喜事之一,盖房上中檀,俗称上梁。事前,择吉日良辰,并邀请朋友前来帮助。到了时辰,在鞭炮声中上中檀。中檀上,一般用红纸写吉星高照,有的还画太极图,写太公在此。之后设宴招待帮忙者,以示庆贺。 起场:过去,谷子是涞源的主要农作物。谷熟后,割倒运到场里,掐穗晒干,找人帮忙碾轧,扇净场净,再在众人的帮助下运回家。这一天。俗称起家场。主人为了庆贺丰收,设宴招待帮忙者。主食一航是糕,俗称起场糕,有的是炸糕,也有的是毛糕。 河北生育习俗 一年一度的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家庭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无论是达官贵人的“朱门”还是黎民百姓的矮墙小院,每一家的大门上都会毫无例外地贴上红底黑字的“福”字。更有甚者把这个福字倒过来贴,希望福的“倒”来。 那么,这个福究竟是什么呢?家家户户的对联,对此作了最好的解释:“发财致富”、“子孙满堂”、“寿比南山”……任何家庭只有具备了财、子、寿、禄,才算是美满幸福的。正可谓:“门前车马非为贵,家有儿孙不算贫。” 在农村,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莫过于生育。由婚姻家庭模式所决定的,由社会经济、文化观念所支撑的有关生育的一整套行为与观念模式构成了生育习俗,多子多福是生育民俗价值取向的核心所在。 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类是依靠有性繁殖来繁延后代的,只要男女两性循着动物性的本能进行结合,就可以通过受孕、分娩等自然过程生殖下一代。然而,人类的性行为满足方式是由文化决定的,如果考虑到性行为的结果会产生基因的遗传和婴儿的抚育,种族的延续便不能仅依靠单纯的生物行为而满足,它必须有一套公认的规则和相关的物质文化条件,即生殖作用的文化和制度体系,这就是婚姻和家庭,婚姻和家庭是生育的载体。 对于中国农民来说,只有缔结了婚姻关系的男女性行为才是合乎准则的,只有生儿育女能够传宗接代的家庭才是完美无缺的,这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不婚或婚而无嗣是一种愧对祖先的行为,是人生最大的不孝。孔子指出: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旷男怨女”的社会,每一个男人或女人都要结婚并且生儿育女,这是做人的天职。 重生育观念千百年来已内化为农民的社会心理,体现在浓浓的风土民情之中。 一、“娘娘”求子 当人类还在愚昧的撒哈拉沙漠孤独地行走时,当科学的显微镜还未能发现只有精子和卵子的有效结合才能孕育生命的秘密,人们对于生育现象充满着神秘和无知,生活在黄土地上的牛郎织女们总以为有神灵支配着生育。因而他们普遍供奉及祈祷生子的神有“床公床母”、“送子张仙”、“送子观音”、“碧霞元君”、“临水夫人”和“注生姐姐”以及“金花姑娘”等等。其中,在山西农村流传最广的莫过于“送子观音”和“碧霞元君”了。 观音菩萨本是外国人的上帝,传入中国之后,便由一男子演化为“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的慈悲女子。这个观音菩萨本事之大,远远压倒了中国神界的各路诸侯,在中国百姓心中地位,简直可以和针在十字架上解救世人苦难的耶稣基督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相提并论。 由于中国化了的观音是女人得道,因而最得女人崇信,而女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育,最关心的也是孩子。显然送子一类的事情也就非女菩萨不办。这样一来观音也就有了“送子观音”之称。结果,中国化了的送子观音就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和重生殖的墨家合拍同调了。 从黄河两岸到大江南北,中国人几乎都相信观音送子,观音成了民间习掌生育的女神,观音诞辰是民间求子的吉日。在华北各地,据说观音诞辰日是农历二月十九日,“每逢是日,士女骈集殿庭炷香”“或借长幡,云求子得子”。(顾铁卿《清嘉录》卷二)在山西各地,那些没有儿女的妇女更是求子心切,她们往往于年初绣一双小鞋,放在观音像前,如果年终仍不生子便取回,如果生子了就放置不取,再想得一子者,必须另做一双。那些长年放在观音像下的绣鞋,显然是求子的灵验之物,所以不育的妇女在参拜时往往要到观音庙里偷佛桌上所供的莲灯,或把佛座像下放的绣鞋拿回家去。 除观音菩萨之外,在山西民间掌管生育最有权威的是“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娘娘”,她几乎是全知全能的,山西各地都称她为“娘娘”而不名。在民间,娘娘庙几乎遍布各个村镇,寺庙,泥塑神象多如牛毛,影响极为广泛。至今晋祠中和平遥双林寺中所供奉的娘娘仍旧香火不断。晋南有的娘娘庙中,侍神抱一袋内装面做的婴儿,有男有女。另一女侍,手提花篮内装象征婴儿的红黄绿白彩色纸花。每逢正月是香火最旺时,求事者不断,一般顶礼膜拜,送上全猪,并许愿如生子后,镀金身披红袍。求子的婆婆,有的在花篮中拔一白花或黄花插在新房的烟囱角上,据说这样可得子。如果此后果生儿子,就按所许之愿为娘娘送上沙灯,是布匾、金匾,上面写“为家赐嗣”、“发斯衍庆”话语。 在河东地区,流传着一首拜娘娘求子的古代歌谣。歌词云: “七里胡、八里道,转过弯儿娘娘庙,娘娘庙,盖得高,夫妻二人把香烧,或男或女抱一个,明年三月十八挂红袍。”(朱扬善《山西河东民歌》《风俗》总第67集) 农民的观念中,俗以为“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之女,宋代才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民间诸神》,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因为这位姐姐也是一位女神,因此她最知道女人的痛苦,也最同情女人,所以妇女祈子,祈求生育平安,祈求子女平安都去找她。在山西农村,娘娘几乎垄断了人们特别是妇女的信仰世界,除了诞生于山西的关圣帝君以外没有一位神能与她分庭抗礼,可见民间对于生育的重视程度。 二、“巫术”求子 所谓“巫术”求子,是人们利用生活化了的带有巫术色彩的方式求子育婴的方式。新婚是孕育新生命的开始。民间在婚姻缔结之初就寄寓了求子的期待,古时有送新人九子墨、九子蒲之类的东西,希望新娘过门后多多生子。在山西晋南地区,旧时男方送的彩礼是金银首饰组成的十大件,取新郎新娘十全十美之意,其中之一便是能够多生子。问名时清算命先生看双方八字和属相,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否生子。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夫欲求子者,当知夫妻本命五行相生,及与德合并,本命在于废死墓中者,则求子必得,若其本命相克,及与刑杀冲破,并在于休废死墓中者,则求子不可得。”(《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医部汇考)这种习俗的形成虽然随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异,但观念价值在百姓之中可谓根深蒂固。 在迎亲之日的习俗中,求子之意俯手皆是,在山西农村广泛流行的有,女方准备嫁妆时,要请财、子、寿都具备的全福之人,男方准备四季服装、被褥时也要请所谓的儿女双全的人,全人专为新郎理发,作新娘的伴娘,为新娘开脸,这是类推和暗寓法,寓祈子之意。 当新娘的花轿落地时,新娘出来忌讳直接踏在地上,一般要铺上红色毯子或花席,这一习俗源于游牧民族,如铺毯子、毡子,唐以后始在中原地区流行。但民间百姓下轿时远没有今日国家元首下飞机时长长的红地毯,他们一般用两块小毯来回倒着送新娘入新房。在山西,“以绫一条,令新郎、新娘各执一端,谓之牵红,踏以红毡,男女先后相随进院。”(民国:《翼城县志》)后来改用布袋和棉麻织的口袋,互相交替,清代王棠在《知新录》中载:“今人娶新妇入门,不令足履地,以袋递相传,令新妇履布袋上,谓之‘传袋’”。(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中国书局,1990)这里是借用“传袋”外推为“传宗接代”,以此祈子。 民间婚礼中的撒帐习俗本身就是一种祈子方式。撒帐在古时新婚夫妇坐床时,撒花果于帐,取其吉利和多生子女,此俗始于汉武帝,当年汉武帝纳娶李夫人时,预戒宫人遥撒同心花果,汉武帝与李夫人以衣裙盛之,得多者多得子也。 在山西,新娘入洞房后,把小馒头、李子、花生、核桃、石榴等东西撒往床上,或者提前将这些东西放在暗送的被褥内,届时撒给来客。枣子、花生、核桃、石榴等物都具有早生,多生等寓意。 这种习俗在五台一带称作“捞儿女”,捞儿女时,一边把花生红枣撒向众人,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白女女、黑小小、跟上大妈吃枣枣。” 在离石一带,撒帐用的核桃、红枣、花生要事先放在窗格内和炕上四角,炕上还放有一张桌子。新娘进屋后婆婆说道:“一桌桌生得杂,一盘凉菜把它压、麒麟(核桃)生贵子,状元、榜眼、探花。”乞盼儿子之心溢于言表。 在晋中,新郎新娘的枕头由新郎父母在厕所旁装,边装边说:“白女孩、黑男孩,跟着爷爷奶奶吃饼子。” 吕梁一带,撒帐之后,入洞房的新人需吃两碗“拌汤”,有“一拌两拌儿女兴旺,站在一圪洞,生下两板凳,双双儿女,双双枣(早)。”之说。 临汾一带则要求,新婚夫妇同床睡觉之前分吃枕头、被子里塞的红枣和花生,希望第一次入梦就能怀孕生子。 此外,对于婚后久不孕的妇女,还有吃喜旦、偷瓜吃、栓娃娃、插花等习俗,据说很快就可见喜,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河北社交往来习俗 受礼,这里当然是指接受钱、物而言。但是作为受礼者,首先对“礼”的物质表达方式和精神表达方式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礼”,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起码有四五种解释。“礼”最初本是敬神的意思,后来逐渐引伸为礼貌和敬礼;也可以理解为表示敬意或为了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如婚礼、丧礼。“礼”还泛指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当然,“礼”也可用以指礼物。可见,我们在这里讲“礼”,决不仅仅只是指钱和物,它还具有敬意、祝贺、友情和道德等精神方面的内涵。对受礼者来说,决不能只重物质而轻视精神,对精神方面的“礼”不屑一项。 其次,在接受礼物之前,应该表示谦让,而在接受之后,则应表示感谢,并要诚恳向送礼者表示以后请不必这样客气,务必不要再破费等等。不能一见礼物就照收不误,来多少就收多少。遇到有远方来客带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土产,不妨欣然接受,因为这是属于礼节性和纪念性的馈赠品,它们代表亲友的一片情意,如果不接受,反而会使亲友感到扫兴和尴尬。 然而,假如亲友所赠的是价值较高的彩电、录相机、电冰箱之类的物品,这就要根据你们之间的关系和亲友本身的经济状况来决定辞受了。如果是至亲或同胞兄妹,又是专门为了送你而购置的,经济状况也还可以,不接受反而会加重对方的心理负担,那不如痛快地接受为好。这样,双方的情谊还会通过这一馈赠而进一步得到增进。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重礼仪的传统美德,恰如其分的相互馈赠,能够增进感情与友谊,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亲友的心情,接受馈赠无疑会使他们感到欣慰和欢愉。 如果亲友是为了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某种困难而馈赠财物,你也不妨接受这真诚的帮助,但同时要考虑对方赠与这笔款项,是否会加重其本身的经济负担,如有这种情况,应婉言辞谢或仅接受其赠款的一部分;如果亲友坚持相赠,则也不必再三推让。 至于对相互关系不深者送来的重礼,一般应该婉谢,特别对那些以拉关系、走后门为目的的礼品,更应该坚决拒收。另外,对在公务来往中得到的外国朋友的任何馈赠,则应按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看你问具体是哪的了河北各地也是有区别的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