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生活

工程管理怎么样?

2021年12月12日 16:02:422750

工程管理专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些还是很好的 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怎么样?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接受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
◆ 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 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
◆ 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 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修业年限为五年的,还应掌握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所必需的相关商务知识(如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条件、外贸、金融、法律及保险等),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
3、主干学科
管理学、土木工程(或水利工程等)。
4、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融资、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
5、实践教学
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30周。
6、修业时间
4年或5年。
7、学位情况
管理学学士。
8、原专业名
管理工程(部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部分)。
二、专业综合介绍
现代社会有个奇怪的发展趋势,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越来越精细,专业隔离越来越明显,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却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管理学院在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提供相应条件,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能够攻读相关学科专业的双学位和双专业。
有不少同学认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单纯的管理学科,这是不正确的。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应明白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当掌握几个基本的技能:1.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工程管理还是偏重于管理科学,适合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又善于用理性去思考问题的考生报考。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与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的知识结构相接轨,专业方向涵盖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管理经营、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承包等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工程咨询、工程项目施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相关工作,专业覆盖面宽,从业范围广,社会需求大。
工程管理专业代码:110104。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教育是在管理工程专业、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专业、国际工程专业、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形成的。
早些时候,国际上诸所大学院所中开设工程管理这门专业的也是寥寥无几,只是侧重于某些重点方面进行专门的专业教育,如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和信息工程管理专业等等。
在80年代初期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目录表中尚未出现这门专业,只是列举了象管理工程专业等类似相关的专业科目名称。直到90年代初期,根据国家教委关于院系专业科目合并调整的指示精神,在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目录中才出现工程管理这一新兴的、综合的专业科目。目前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国内著名院校之一是四川大学管理学院下属的管理科学系与工程系。该院系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80年代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教职工80余人,教授13人,副教授31人,下属7个教研室,5个科学研究所以及研究中心,拥有微机等设备70余台,图书4万余册,另外还订有中外学术期刊100余种。除此以外,该院系还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系联合申报和共同组织实施MBA以及EMBA的试点培养工作,并在机械、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中承担了相应的教学任务。该系现在校硕士生60余人,本科生400余人。根据国家教委专业教育指示的调控与制定方案,工程管理专业所进行的教学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筑施工组织与技术土木学与地基基础、城市规划的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内容。
从国内社会需求与改革开放看,随着工程建设建筑标准要求的提高,将对工程管理专业及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挑战。如何使工程建筑在质量、监理的水平以及创意上有所突破,都需要工程管理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在建筑施工组织和技术、工程开发和经营、财务的滚动和回收、整体规划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工程管理的升级和同步发展,以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

四、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修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就业政策,为专业人才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完善了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脱颖而出的市场机制。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招聘外地人才细则》等政策,使外地专业人才留京之路进一步拓宽。享受政策优惠的人才包括从事科技、文教、经贸等工作,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事关系和常住户口不在北京市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需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就业时要分清主次。在择业时应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工作地点的选取。经济发达省市的建筑业市场已趋于饱和,而中西部地区则刚刚起步,选择落后地区将有助于自己今后长远的发展;第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合理地选择职业。应做好自我能力水平的分析,知道自己知识能力适用于哪些具体职位和工作;第三、就业时不应以金钱作为衡量事业成功的尺度,应着眼长远,选择对自己长远发展有利的职业。从北京市国际展览中心人才交流会的状况来看,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出现明显好转,但比起有经验的人员还比较逊色。
与专业就业领域相关的主要行业之一是房地产业。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民经济整体形势不断好转逐渐走向高潮,住宅投资和市场需求全面看好。2000年一季度北京市完成投资34.6亿元,增长16.9%。从长期看,竣工面积升幅将下降,而需求面积将上升,供求形势乐观。个性鲜明、外观典雅的经济型住房将大受欢迎。同时政府将继续加大城建投资力度。今年以北京市为例,政府投资460元亿进行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开发。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向着好的形势不断发展。但机遇与竞争并存,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房地产业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越来越注重专业化的竞争:房盘设计的专业化、周围社区服务的专业化以及相关物业管理的专业化。顺应行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相关的职业也将呈现出专业化发展的态势,使原来的职业逐渐细分,达到功能运作的合理与完善,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也将逐步适应市场行业的快节奏发展步伐,在全行业回暖的经济背景下,在与国际化逐渐接轨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六、专业院校分布(部分)
四川理工学院 云南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商学院 天津城市建筑学院 河北工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工学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化工大学 扬州大学 福州大学山东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 青岛大学 湖北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三峡大学 河海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长安大学 石家庄经济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邮电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深圳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