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各地习俗: 石家庄等地:烤火 正月十六烤火祛病的习俗多集中北方一代。民间有烤火祛、家道兴旺的说法。北方不少地方都有正月十六“烧柏林、烤百病”的习俗。清朝《大同县志》记载:“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河北石家庄、保定一带有正月十六日“烤百灵火”的习俗。也叫“烤柏龄火”或“烤百龄火”。称“烤柏龄,去百病”,可去灾除病、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这一带习惯上称柏树为柏龄树、百龄树、百灵树,烤百灵火时主要是用柏树的树枝点火。正月十五、十六两天,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柏树枝,原来都是到墓地附近柏树多的地方采折,现在一般是到集市上购买。 正月十六晚饭后,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堆起柏树枝,燃起熊熊的火焰。火堆燃得越旺,寓意今年的日子也就过得越好。烤火时,大人小孩要在火堆上跨越,全家人互相祝愿长寿百岁。有些老人还要在火里烤一些食物,说是吃了可以免灾去病。这时,整个大街、村子上空,都会同时燃放鞭炮、焰火,一时间烟雾迷漫,到处散发着浓重的柏树香味。称作百灵火的地方,据说还有这一天烤火十分灵验、包治百病、百试百灵的意思。烤完百灵火,就象征着年过完了,大家该盘算着干什么了,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开始了。 河北邢台、邯郸一带正月十六有烤“大门火”(也叫杂病火、大明火)的习俗。吃罢晚饭,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点起一堆大火。燃烧物多是自家的草墩子、破篦子、旧笤帚、烂家什,但必不可少的是柏树枝。其寓意为烧掉旧的,换上新的,辞旧迎新。烧柏树枝有去百病、驱百邪的意思。除祛病迎新的寓意外,烤火还有祈求人丁兴旺的涵义。人们说,“烧个墩儿养个孙儿,烧个篦儿养个妮儿”。如果家里儿媳妇怀孕,老婆婆一定会怀着自己的心愿,在火堆里烧想烧的东西。 山东、河南交界的农村,每年正月十六晚上,各家都会点燃篝火,燃烧柏树枝条。孩子们会高唱“前烤烤,后烤烤,身上百病都烤掉;前烤烤,后烤烤,绊倒拾个大元宝。”的民谣。人们围拢在火堆旁,将全身烤遍,以期新的一年里祛除百病,平安健康。 河北东光:走百遍,去百病 二郎岗位于河北东光县,二郎岗永清观是北方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据《东光县志》记载,二郎岗又名“护邑岭”,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李政捐资兴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李义又加以修缮。永清观历经200余年,兵燹灾害,风雨剥蚀,殿宇濒临倾颓。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邑人马永图增屋建宇,广植松柏,永清观始为壮观,庄鹏举为此撰写碑文以示纪念。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是二郎岗庙会,俗称“走百遍”、“去百病”,届时,十里八乡的民间花会竞相登岗,观者摩肩接踵,盛况空前。 在正月十六晚间,妇女们成群结队出游,头前一人举香开道,其他妇女随后,谓之“走百病”。 河北井陉泾县:转黄河 河北井陉县一带有正月十六“转黄河”的习俗。该县南王庄、芦庄、胡家滩等村都有专门的组织“黄河会”,会内有会田十多亩供大家轮流耕种,轮到谁家种会田时,这一年就由谁家主持操办黄河会。十六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白天黑夜都要去“转黄河”。操办的人会布置由人群组成的“黄河阵”,人们扶老携幼、鱼贯而入。据说,谁能从阵内转出,这一年就可以消灾除病。在东王庄一带,也有叫“游百病”的。人们在游走路上佩戴柏枝,故意让柏枝掖掉,称作“板(扔)百病”。 河北沧州:溜百病 河北沧州一带有正月十六“遛百病”的习俗。每到正月十六晚上,人们倾城而出,成群结队,手挽手、肩并肩地出门观花灯、放焰火、走桥头、丢药渣,俗称“遛百病”,也称走百病、丢百病、走三桥、摸钉。可以说是万人空巷。 溜百病这一习俗早在明朝就盛行于京城,最初仅限于妇女。万历年间《宛暑杂记》一书中描述:“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令一人持香辟人,名曰走百病。凡有桥之处,三五相率一过,取渡厄之意。或云经岁令无百病,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是夜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俱不闭,任民往来。厂卫校尉巡守达旦”。所以市民为了新的一年没有病灾,都会参加这个活动。带上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五角、一元不同面值的硬币。每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就会扔起个硬币。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大家相互捡别人撒出去钱。这种形式被称为“捡福”预示着新的一年会有好的福气。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