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 ①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2)范围(包括的省份) a.东部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b.中部经济地带: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 c.西部经济地带: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 2.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中、西呈③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④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⑤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⑥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区域位置差异 (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⑦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 (2)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较远,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⑨交通不便。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 (2)改革开放首先从⑩东部沿海地区开始。
张家口风土人情
张家口地域文化脱胎于晋、冀、蒙的交界地带,衍生在高寒干燥的塞外赵北之地。从“千古文明开涿鹿”起始,历经古代国于七国之先称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革新、元代“腹里”中都的繁盛、明朝宣府镇边关的建立、清北方陆路商埠的形成、民国察哈尔设省、抗战时期成为晋察冀边区首府等一系列的沧桑变迁,逐步成为燕赵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分支。
张家口地域文化与燕赵文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明代以来得以发展,清末民初得以整合,形成了以燕赵文化为核心、山西民俗为重要内容、含有察哈尔蒙古游牧文化特点的张家口传统文化。
张家口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慷慨悲歌与粗犷豪放相交融。张家口地域文化属于以燕赵文化和三晋文化为主,兼容蒙古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复合。历史地理的条件决定了张家口地域文化具有兼容性的特色。张家口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频繁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汉族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与游牧族相互融合的后代,因而许多民俗都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痕迹。政权的更迭、战争的频繁又带来了大量流离失所的流民和从各地迁徙来的移民,自然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习俗,从而丰富了张家口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 具有浓厚时代气息和政治色彩。张家口在历史上有过声名显赫的繁盛时代,作为北方重镇、塞外商埠和京师锁钥的张家口曾目睹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替和社会变迁。
三、 教化淳厚,质朴不矫饰。张家口一带山干水瘦,雨少高寒,与华北平原和中原以及江南比,是个贫穷的地方。司马迁说过:“传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史记·三王世家》)
张家口地域文化也可以说是山的文化、仁者文化。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智者达于事理,而周疏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朱熹《论语集注》卷三)可见,仁者、智者的品德情操与山川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了乐山乐水之情。张家口地域文化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就是那种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重德操、讲信义、正直大度、古道热肠的阳刚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