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办丧事得讲究

2022年01月08日 03:25:009200

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烦琐,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送终 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更衣 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中文名
丧事
拼 音
sāng shì
基本解释
指人死后殓葬、哀悼等事情
对应词
喜事
相关礼仪
报丧,入殓等
地 位
中国传统习俗
目录
1释义
2概述
3布依族丧事
4汉族丧事

1释义编辑
词目: 丧事
拼音: sāng shì
基本解释
[funeral affairs;funeral arrangements] 指人死后殓葬、哀悼等事情
对应词 喜事
详细解释
1. 泛指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周礼·地官·牛人》:“丧事共其奠牛。”《南史·宋纪上·武帝》:“己卯,禁丧事用铜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 陆 固好动,既恶小舲狭隘,又不耐丧事之扰,竟舍舟从陆。” 朱自清 《背影》:“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 特指灵柩。
《后汉书·伏湛传》:“诏 隆 中弟 咸 收 隆 丧,赐给棺敛,太中大夫护送丧事,诏告 琅邪 作冢。”《南史·宋纪上·武帝》:“使兼太尉持节护丧事,葬以 晋 礼。”

2概述编辑
报丧 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接帐(关中地区外戚要送帐,以表哀悼)
烧倒头车 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送纸 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吊纸(即吊唁)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者多为女性。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磕孝头 亲友灵前吊丧,孝子磕孝头。意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母亡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正寝”。
入敛 人死后第二天中午或晚上进行大敛入棺,谓之入敛,又叫成敛。成敛前铺棺,然后,死者由孝子包头,仰面朝天,放入棺材,周围塞棉花、草纸、死者衣袖放入2个面饼、1支九连环,谓之“打狗棒”。盖棺前,死者家属用棉球蘸香油,擦死者口、鼻、耳、眼,然后,由继承人“下扎”将棺盖钉死。全家痛哭,邻里、亲友持纸帛、果品前往吊唁。
送行 入敛后,孝子拉着扫帚,拿托命纸及死者先前旧衣,端着灵牌,前往五道庙迎接亡魂。吹鼓手奏哀乐,所有吊丧者均绕庙3周,呼死者上车,后将命纸、旧衣放入纸车中焚烧,孝子大哭,亲友北面行礼,孝子答礼,谓之“送行”,俗称“接丧”。

出殡
出殡 又曰发送,指埋葬死者的礼仪。出殡前,亲友在灵前行礼祭奠,棺木抬出堂院,停放门口外。吹鼓手奏着哀乐,长子或其他继承人在棺前摔碎孝盆,扛起幡杆,长媳抱罐,其它子女及亲友紧随其后,走向墓地。灵柩有8人抬、16人抬、32人抬、64人抬。男人走到前面,妇女坐车在后,死者女婿沿路撒纸钱。有身孕的妇女不能到墓地。用彩纸糊成的飞禽、走兽、摇钱树、阴阳宅、童男、童女等须成双成对,由男孩送到墓地,用以陪葬。送葬路上,抬棺者放棺休息时,儿子跪在灵前,哭声不断,直到重新抬起为止。到墓地后,先焚烧随葬品,后落棺入穴,长子埋第一铣土,其它人则埋土成坟,招魂幡插上坟头,入土为安。下葬时,儿媳们均抢墓前一把土,俗称“抢财土”,相传谁先到家谁先发财。
复山 出殡后第三天,要到坟上祭扫。届时用小猪、鸡、豆腐等供奉,烧化香亭、纸马,谓之“复山”。丧事到此便告结束。以后每年清明全家备祭口到墓前祭扫。
祭日 死人埋葬第3天,亲人到坟前祭祀,用秫秸7根,横三竖四插在坟上,明曰“为死者插房子”。坟头重新填土,谓之“圆坟”。每7天一祭,直到“七七”。“五.七”时祭奠规模较大,家中儿女均到,坟前烧纸祭奠。死者死去100天,谓之“百日”,儿女均到。死后一、二、三周年,均举行仪式,儿女亲友持纸帛、供品到坟前祭奠;设酒席款待亲友,谓之“做周年”。

孝服
孝服 死者的嫡系子孙,批麻戴孝(县内满族,不批麻戴孝);旁系子孙,戴孝不批麻。死者有曾孙时,谓之“白喜”。曾孙戴孝,鞋帽上有红布条。持供品吊唁,近亲给孝袍、孝帽各1件;远亲给孝带1条,男人系在腰间,女人系在头上。死者儿女穿孝3年,父母双亡,其鞋为全白;只亡1人,其鞋面大部分蒙白布。守孝期间,儿女不给长辈拜年,不办喜事。
棺木 棺木的大小、厚薄不等。富户所有棺木多以松、柏木为料,穷户所有棺木多以柳、杨、杂木为料,棺木前刻有“寿”字。贫苦人家也有苇席埋葬者。富户人家年过六七十岁就准备棺木,穷人家或暴病而死的,在人死后才开始做棺木,叫“赶热活”。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提出移风易俗,丧事简办。1960年,全县各公社建公墓,迁旧坟于公墓,薄棺埋葬。1969年1月开始火化,1975年全县基本实现火葬化。土葬和丧事大办之风又有抬头。

3布依族丧事编辑
马关县布依族丧事习俗较繁琐,履行若干仪式:
给死者安慰喊话。刚断气时,给亡人喊话,即“你顶不起天应丢心了,你去要走黄泉大路,不要走毛草棵,你去要喝清凉水,不要喝迷昏汤”等语言。给亡人洗澡、理发、换新衣服,放含口银(用一小点碎银放在死者的舌头下面),意为死者有穿有吃、富裕。拴寿发带,用白棉线拴在死者的腰上,死者几岁拴几根,另添爹一根,娘一根,天一根,地一根。选“吉时”将死者装入棺内,垫、盖完毕后用金竹枝、桃树枝拍扫棺木,边拍边喊:“生魂出、死魂入棺木”灵柩停在堂屋中央,点长明灯在棺材底下。亲戚来吊丧时,孝子执孝棍叩头,吊丧者烧化钱纸敬亡人。孝子披麻戴孝,吃素饭、忌五荤,碗筷要用灰水洗擦干净。不坐高凳子,不上楼,不睡高床,铺地铺在堂屋棺材左右两侧守教;待安葬后,喝了芫麻汤表示开荤,才能喝酒、吃油、吃肉。做早起晚散:对寿高的死者要办斋事,富者请道师来为死者办一、三、五、七天的斋。
死者停柩于堂屋时,由道师带着死者的后辈唱“朝安”,“祖世苦情”孝歌,内容为:一讲死者生前凄苦,二诉说后代人对死者的悲伤。
打望山钱,死者有几岁打几张,再加天一张、地一张、爹一张、娘一张。请道师先生寻龙脉坟地,算出殡送葬之“吉日”。送葬时,敲锣打鼓,放鞭炮。男女孝子绕棺悼念,卧于路上搭三步桥,一、二步向前方,第三步转回头,身孝垫给亡人渡过。殡送至墓地,孝子先开挖。挖好后,用朱砂、雄黄、大米在井正中画八卦,而后放一只雄鸡进井去称,“跳井”。棺井冥钱“暖井”,随及移动棺柩入于井中,拨准方向,先由孝子先捧三把土盖棺,帮忙者才掏土盖棺,垒砌面坟墓。埋葬结束后,当天晚上,请道师全家人“叫魂”。
孝子守孝三年,在婚丧喜事中不坐首席,坐于侧席:孝联不贴红联,贴黄、绿联、贴满三年后,才贴红联。
自亡人亡日起,每隔七日烧一次钱纸,要烧到五七为止,子才换衣服,洗孝带,孝帕要包至一百天,满了一百天焚化百日冥财万贯,才洗孝帕,满一周年,还要烧一次周年冥财万贯包。
做斋事,多为过去有钱人办理的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了破除迷信的教育,丧葬习俗也逐步简化了。

4汉族丧事编辑
新中国成立前,汉族的丧事比较繁琐(天津为例),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
送终 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更衣 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报丧 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烧倒头车 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送纸 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吊纸(即吊唁) 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者多为女性。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磕孝头 亲友灵前吊丧,孝子磕孝头。意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母亡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正寝”。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