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生活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

2022年01月28日 17:58:163910
  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近期发布的2021年12月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超越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支付货币。此前,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中已经做出这一判断,称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四位。这无疑是好消息。但也要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构筑有深度、有广度、有韧性的国际网络,将是今后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自2009年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从概念到认知进而到被接受的发展过程。2015年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是一个重要里程碑,2020年人民币债券纳入国际三大债券指数,明晟指数继续增持中国A股,国际机构投资者掀起了投资中国证券资产的高潮。这些年,人民币国际化动力由最初的贸易结算驱动,转变为“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双轮驱动。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中国经济、贸易较快增长、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人民币避险货币功能的支撑下,人民币国际化迈上新台阶。

  人民币国际化从零起步,在某些质疑声或打压中稳步前进,归根结底得益于我国在四个方面的不懈努力。

  一是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自然灾害的挑战,我国都坚持以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近十二年来,我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经济基础,赢得了市场信任。

  二是不断开拓国际合作新平台。通过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协议、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签署RCEP协议,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治理,开辟新的贸易和投资空间,努力扩大人民币的贸易、直接投资等实体需求。

  三是坚定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除了几项个人债权债务项目外,最近三年我国的资本项目几乎都已开放,努力平衡好金融市场开放中提高资金效率与守住风险底线的关系。随着2021年“南向通”、跨境理财等渠道更加宽广包容的金融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四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与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从宏观到微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的方式,确保中国实现低通胀、快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夯实人民币长期坚挺的根基,使得人民币资产成为国际投资者青睐的对象。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清醒地看到2022年我们将面临的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正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加快恢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退出量化宽松,或将进入一个较长的加息周期。受此影响,我国相关压力较大,民间投资动力减弱,需要实施新的减税降费,进一步呵护市场主体。当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预期强烈,会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其次,202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3.25万亿美元,从基本面上支撑了人民币坚挺。资本具有逐利性,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中美利差缩小、美元升值预期更强,就有可能发生资本单向流出,冲击人民币汇率稳定,进而将外汇市场风险传递到股票、债券等方面,带来相关风险。

  最后,人民币投融资结构不匹配,由于人民币十年期国债利率长期高于同期美元,从成本收益角度考虑,国际社会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而不愿持有人民币债务,导致近年来人民币债券市场份额下降。如何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融资市场份额,是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今后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构筑有足够深度、广度和韧性的国际网络,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争取在今年新一轮SDR审查中提高人民币的份额,增强各国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的动机。二是抓住RCEP生效契机,调整贸易结构,努力扩大区域贸易规模,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加贸易定价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贸易结算份额。三是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高度重视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提前做好预判,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加强汇率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下的相对稳定,维持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涂永红)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