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佑,唐代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载(748)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赵州的历代名人
李顺(?~442),十六国北魏藏书家。字德正。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南)人。博涉经史,颇有才策。神瑞中以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始光初(424年)拜后军将军,讨伐赫连昌,至统万,大破昌军,他出谋居多。帝赐给他珍宝杂物,固辞不取,唯收典籍数千卷而藏之。晚年官至给事中黄门侍郎,尚书。后因受贿,于太平真君三年(442),刑杀于城西、后追谥宣王,封高平王。李安世(443~493),北魏大臣。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安世以贵胄子弟出仕。11岁即为文成帝招为中书学生。献文帝时,迁主客令,奉诏接待齐使刘缵,应对自如,迁主客给事中。太和九年(485),感于豪强广占田土,百姓无立锥之地,贫富不均,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限制士族多占田产民户,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以增加政府收入,为孝文帝采纳。后出为相州刺史,封赵郡公。劝课农桑,选拔人才,为西门豹、史起等有功的地方官立庙,又设计铲除李波等地方豪强,为百姓所称道。李阳冰,唐朝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州(今河北赵县)人。乾元时为缙云令,官至将作监。为李白从叔。肃宗宝应元年(762年)作当涂令, 李白自那时起依附于他至死。李白死后,他为之编诗集并写序。擅长篆书,得法于《峄山刻石》(秦李斯所书),然而书法变化开合,独创一格。人称“笔虎”,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后人多效法其篆书笔法。碑刻有《怡亭铭》、《般若台题名 》及《颜家庙碑额》等。李吉甫(758-814)字弘宪,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宪宗时宰相、方志地理学家。德宗时任太常博士、州刺史等职。宪宗即位后由考功郎中升为中书舍人。曾参与策划讨平剑南节度副史刘辟叛乱。元和二年(807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策划讨平镇海节度史李琦叛乱,并在一年多时间内改换了36个藩镇,削弱了藩镇势力。同年,任淮南节度使,在高邮县(今江苏高邮一带)筑富人、因本二塘,灌溉农田近万亩。六年(811年)再任宰相时,裁减冗官800员,吏1400员。曾建议宪宗讨伐淮西吴元济的叛乱,并使魏博节度使田兴听命于朝廷。史书称他为举足轻重的“经纬之臣”。他学识渊博,编撰的《元和郡县图志》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舆地总志。全书四十卷,记述了唐宪宗八年(813年)以前的唐全国十道所属的府、州、县的沿革、户籍、四至、八到、山川、贡赋以至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内容,并且画了地图 ,列于各卷卷首。该书图已散失,文大部尚存。赵州禅师(778~897)【赵州从谂禅师《佛祖历代通载》】赵州从谂禅师。阅岁一百二十。师曹州人。姓郝氏。落发未具戒。便造南泉。泉一见深器之。一日问。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不。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如何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耶。师于言下大悟。自是周旋南泉之门。凡二十年。次遍历诸方。后归北地。众请住赵州观音古刹。示众曰。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老僧有时将一枝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时把丈六金身作一枝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问曰。未审佛是谁家烦恼。师曰。与一切人烦恼。僧云。如何免得。师云。用免作么。问师还入地狱不。答云。老僧末上入。僧云。大善知识为什么却入地狱。师云。若不入阿谁教化女。真定帅王公携诸子入院。师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云。不会。师云。自小持斋今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王公加礼而去。一日示众曰。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屋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且实际理地什么处著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女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道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心若无异万境一如。既不从外得。更拘执作什么。如羊相似。拾物安向口里。老僧见药山和上道。有人问著便交合取狗口。老僧亦交合却口。师之玄言天下推为宗门妙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