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石家庄井陉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05月13日 10:45:233050编辑

井陉是“千年古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的西陲,千百年来,战争频繁,逃灾避难的饥民在这里流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文化地带,一些优秀民间艺术在这里生根开花,世代传承。境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十项!

石家庄井陉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我把井陉四项国家级非遗细数:

石家庄井陉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

井陉拉花

石家庄井陉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

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河北省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流长。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井陉拉花经过多次挖掘、整理、发展,享誉全国,名扬海外。井陉拉花有多种流派沿传,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

石家庄井陉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井陉拉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井陉晋剧

晋剧,俗称山西梆子,是山西省最为其名的代表剧种。井陉因与山西毗邻,所以晋剧在井陉流传广泛,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井陉晋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特征。唱腔融山西梆子的柔润、河北梆子的高亢、井陉口音的刚硬于一体,刚柔相济;念白以京剧道白为基础,字清、音刚;表演一改山西梆子的以文为主,而是文武兼备,而且武的精彩。

2011年,井陉晋剧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桃林坪花脸社火

世外桃源地,最美在桃林。”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小作镇的桃林坪村四面环山,地形错综交叉。数百年前,村南楸树梁进行了一场激战,老祖宗为纪念当时的战斗场面,组建了花脸社火。经过数百年传承发展,已经变身为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意、国泰民安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庙会民俗文化活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600多年的桃林坪花脸社火把广场武术和戏剧武打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蕴含着中华武术文化精髓,造型花哨而不失真实,武艺精湛而不丢美观,具有极高地艺术观赏价值。上场前,演员要提前数小时用秘配制的红、白、黑三色颜料勾画脸谱。表演时,演员身着古装,使用真刀真枪进行表演,再现了三国、梁山等古代名将的战斗场面。

南张井老虎火

井陉县南张井村作火的技艺,相传为先祖于康熙初年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学而得。世代相传的“偷老杆”习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烟火宗师。清朝后期至解放前,该村烟火一直是县城元宵花会的压轴戏,被视为“官火”。

“火”是井陉县南张井村村民对“烟火”的俗称,“老虎火”就是用制作成老虎状的道具放烟火。南张井作火技艺,相传为先祖于康熙初年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师而得,距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世代相传的“偷老杆”习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烟火宗师。

井陉县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张家井叫闺女——看火”,足证其名气之大。内涵深刻而丰富是该村烟火的一大特点。制药工艺。将干柳木劈开烧成木炭,置以瓮中洒水覆以湿布。而后晾干洒酒,用石碾碾成块状,再晾干用擀杖碾烂过箩,配硝和硫磺,即成药。2008年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