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介绍一个区域的文化特色

2021年05月14日 04:51:132430编辑

乐山,古称嘉州,又称海棠香国,历史上属古蜀国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乐山是四川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其盐业和冶铁业已相当发达。唐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更加繁荣,史书称"山川秀发,商贾喧阗"。现今的乐山市不仅是四川的粮食和副食品生产基地,而且是著名的煤炭、水泥、电力、机电产品、纸张和盐化工生产基地。
  乐山风光秀丽,古迹众多,经济繁荣,物产富庶,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驰名的乐山大佛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旅游者。乐山又是一个地灵人杰的文化之乡,当代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是乐山人。风光旖旎的蜀国水乡五通桥、建筑奇特的船形古镇罗城、以及夹江千佛岩。近年来又新发现了巨形睡佛自然景观。
 乐山历史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时代,曾是蜀王开明部族的故都。公元前四世纪秦灭巴蜀,乐山隶属于蜀郡,因在成都的南面,故定名南安。
  汉朝将南安隶属于犍为郡。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不断,乐山地区的建制屡有变迁。北周置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隋朝隋置眉山郡。原南安县改名龙游县,传说是隋朝军队从成都乘船向乐山进军、追击陈国败兵时,岷江中有游龙导航,帮助隋朝军队统一天下,因此改南安为龙游。唐复嘉州,眉州。
  宋朝改嘉州为嘉定府;元代改为嘉定路;明代改为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为嘉定府,并在府治置乐山县,取“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为名,改龙游县为乐山县,“乐山”之名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废州府,治地设乐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设乐山专员公署。1978年乐山县与五通通桥区合并改为乐山市(县级),仍隶属于乐山地区。1985年改乐山地区为乐山市,属省辖市。
乐山是四川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从现今出土的上万座汉代崖墓中出土的实物可以窥视到汉代乐山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最有代表性的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遗迹。唐代,乐山修建了庞大的凌云大佛工程(乐山大佛)。宋代,乐山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是苏东坡父子三人。近现代史上,嘉州山水又孕育了郭沫若那样的大文人。嘉州画派独树一帜,在四川国画界有很高声誉。
乐山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为避洪患,开凿麻浩河,分江溢洪,形成了四面环水,林荫浓密的乌尤“离堆”。乐山境内留存着上万座汉崖墓,特别是麻浩崖墓内的石刻浮雕和壁画。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乐山。东晋以后,佛教寺庙与日俱增,香火日趋旺盛。唐宋时期,乐山为中国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峨眉山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从公元713-803年,历时90年建成的乐山大佛,宏伟端庄、举世闻名。宋、元、明、清,乐山的文化遗存更为丰富。现在,全市有国务院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乐山大佛、麻浩崖墓、万年寺普贤铜像、峨眉飞来殿;有省级文化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2600余件。
乐山人才辈出,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当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乐山还出现过李密、苏洵、苏辙等著名文学家,当代“书坛怪杰”石鲁也产生于此。历史上,李白、杜甫、岑参、范大成、黄庭坚、陆游等文化名人或在乐山为官,或在乐山游历,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为纪念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修建的三苏祠;还有夹江千佛岩、青神中岩寺;往南有“小西湖”五通桥,建于明代的形如船体的罗城古镇,有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峨边黑竹沟,有大熊猫产地之一的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往东有环抱72个小岛的仁寿黑龙滩风景区;往西有当代大文豪郭沫若故里沙湾和美女峰石林。
哈哈给分!!!快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