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夹纻的文化特色

2021年05月14日 05:14:333000编辑

中台夹纻脱胎十八罗汉像
供奉于中台禅寺四天王殿两侧的十八罗汉像,系用目前的生漆夹纻脱胎工艺所制,中台禅寺开山方丈上惟下觉大和尚感于传统夹纻漆像工艺对于佛教艺术的重要性,及为了保存这项传统工艺的用心,才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十八尊罗汉像。以此组罗汉像来说,深具二种不同的意义:
(一)历来对于十八罗汉的名称说法纷杂不一。宋代以前只有十六罗汉,而五代的贯休和尚所绘“十六应真像”可说是最早的画本,其引用名称来自于唐代玄奘所译之难提密多罗的《法住记》,每一尊者都采梵名,如第一尊“宾头卢”。文中并记载十六罗汉的名号、住处及具备三明、六通、八解脱等功德。其实,早在六朝时竺法护所译的《弥勒下生经》即曾见四阿罗汉,而北凉的《入大乘论》中亦可见十六罗汉“取筹护法,住寿世界”的说法。罗汉信仰源于印度,但目前尚未看到有关的绘画或雕刻。中国美术史上曾记载,南北朝时戴逵与张僧繇绘有五天罗汉、佛十弟子、十六罗汉等名迹,但是都没有留存下来。唐以后陆续发现罗汉像的造形,如龙门唐代的看经寺洞。自五代以后,约于宋淳熙年间,十六罗汉始演变为十八罗汉,其名号分为两系统,一是在十六罗汉外,加上庆友及宾头卢,此系统是来自于苏轼的“十八罗汉题赞”。另一系统是十六罗汉加上降龙及伏虎二尊,后来在此基础上,把原来十六罗汉的梵名称号改为中文名号,如读经罗汉、长眉罗汉、摘星罗汉等,而成为第三种系统。中台十八罗汉在名号上已与如上三种系统不同,而是以佛陀的十大弟子加上佛陀成道最初所度化的五比丘及竺法兰、摄摩腾、达磨祖师合为十八尊者,可谓是中台十八罗汉。
(二)将十八罗汉的名称确立后,依据经典记载加以设计、造形,工艺完全是以传统夹纻脱胎技法所制,一方面保留传统技艺;但是为了补传统制法的缺点,而加上现代以石膏翻制外模的技术,使造形更加准确,然后再于表面加以描金彩绘。另一方面创造新的造形,是“佛法艺术化”的另一层表现。
所以,不论是就保存传统夹纻脱胎技法,或是就佛教艺术上来看,中台十八罗汉可以说是传统中有创新,现代化创造中留存传统的例子。”

夹纻的文化特色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