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石家庄历史

石家庄在建国以来60年的变化

2021年05月14日 12:58:263150编辑

开放之路,是希望之路。60年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石家庄人开拓创新,拼搏奋进,走过风风雨雨,换来了如今的沧桑巨变。昔日百废待兴的小镇“脱胎换骨”,经济实力由弱到强,在世界的舞台上,越来越自信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角色。

如今,在这座城市,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并孕育着更大的改变和腾飞。开放的石家庄,正和着国际经济跳动的脉搏,尽情挥洒自己的豪情和梦想。

从零开始蹒跚起步的对外贸易,已经阔步奔向国际大舞台,产品的出口之路越走越宽,一批“庄里人”也大胆地走出国门,到国外淘金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石家庄的对外贸易开始蹒跚起步。 “1952年,石家庄开始收购商品,调拨天津口岸外贸公司出口,这应该算是石家庄市对外贸易的初始。”石家庄市原计委副主任,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省说。当时,石家庄还没有建立外贸专业机构。1951年,由天津迁到石家庄的原华北猪鬃、皮毛、蛋品三个公司合并组成“石家庄市畜产公司”,面向全国收购畜产品,然后调拨天津出口。此后的20多年间,我市外贸业务不断发展,但仍不能摆脱“收购商”的角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88年我国外贸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后,我市对外经济贸易才随之展翅腾飞。“国家下放外贸经营权后,我市外贸职能发生了变化,开始拥有对外经营权,改变了过去单纯组织出口货源的格局,开创了自营进出口的新局面。”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和平介绍说。到1989年,我市就有6家企业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

2004年7月1日起,新《对外贸易法》开始实施,其中一条是放开对个人从事外贸的限制,个体工商户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开展对外贸易,截至去年底,我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2470家。“庄里”的生意人参与国际市场也因此有了更快捷方便的通道。

伴随着外贸出口路子的不断拓宽,石家庄到国外“淘金”的群体越来越大。石家庄外派劳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但长期以来,外派劳务主要是国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援外建设。当年,我市开始承担对外经济技术援助,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援外建设和为援外项目提供机电设备等产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市有30多家工厂企业选派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上千人次,参加我国对亚、非、拉30多个国家的援外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援外产品。后来,我市对外合作的重点,由过去无偿地援助转到互惠互利的劳务合作方面,扩大了合作领域。

时光流转,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主动走出国门,到国外挣钱、学技术。仅无极县北苏镇史村,在国外的打工族就将近300人。一些农民回国后,靠资金积累开创自己的产业,做起了更大的生意。

藁城市、平山县被确定为省级外派劳务培训基地重点县,赵县和赞皇县被确定为市级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县。这些劳务培训基地,也为更多的“庄里人”打造了一个走向世界的平台。

招商引资“触角”逐步变得敏感起来,每年一届的石洽会,更是把石家庄推到了开放的前沿。众多客商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这个城市,并与它“牵手”一起奔向腾飞之路

1989年,我市自营出口业务刚刚起步,与国外客商联系还比较少,招商引资的范围也比较小,加入世贸组织后,石家庄加快了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去年,更是作出一个惊人之举,在意大利举办石洽会,把城市名片递到国外。“石洽会走出国门到意大利举办,对宣传石家庄、推介石家庄、扩大石家庄的知名度、传递城市名片无疑是一次良机,可以让欧洲国家的人民更加全面地了解石家庄,从而提升石家庄的国际知名度。”市商务局贸展处处长刘跃贤说。

石洽会的举办,为中外企业搭建了互相沟通的平台。而每年都要举行的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廊坊)省经贸洽谈会、厦门中国投洽会、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洽谈会,都在展示开放形象、促进项目签约上立了“大功”。如今,网络招商、委托代理招商、企业主动走出去一对一招商,多种形式的招商方式,让石家庄招商引资的路子越走越宽。在石家庄强大的招商引力下,外地企业纷纷来石家庄投资兴业,一个个与百姓生活和我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大项目纷纷出炉,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提升着城市的品位。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