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热点

大安山的风土人情

2021年05月15日 01:05:544210编辑

大安山乡位于房山区西北部深山区,属太行山余脉,位于百花山中山地带,大石河流域,距区府良乡50公里,距市区90公里。全乡总面积70平方公里(含大安山矿18平方公里)。辖大安山、西苑、赵亩地、寺上、中山、水峪、瞧煤涧、宝地洼8个行政村和大安山矿社区,乡政府所在地在大安山村。北面老龙窝、寺上梁、大寒岭与门头沟区交界,西有大塌梁与史家营乡接壤,南、东两面与佛子庄乡为邻。大安山乡辖区(含大安山矿)总户数3501户,总人口9934人,其中,农业户数1783户,农业人口4463人,劳动力2640人。本乡属深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山势陡峻,西高东低,境内海拔最高点老龙窝1645.8米,最低海拔点274.6米,相对高差1371.2米,无霜期180天左右,常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1摄氏度。 全乡有耕地面积224.2公顷、基本农田187公顷、林地4500公顷、其中人工林 公顷、自然林公顷、草地面积300公顷、水资源较缺乏,机井4个、平均每小时出水 平方米,全乡电力充足。

大安山历史悠久。据考证,11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大安山,自古为京畿之地,唐末宋初并入辽邦,历金元到明代重归汉族统治国家之中。大安山居通往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重要通道侧翼,属兵家必争之地,古代统治者曾在这里屯兵,并建有行宫。对西汉、南北朝、辽时期的制陶、造币、屯兵等都有传说和印记。

大安山文化灿烂,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安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宋代白话为主要词汇,且与河北的唐山话极为相近的语言。这种独特的语言像是北京古代的“语言化石”。类似山西梆子和河北梆子的剧种,俗称“山梆子,为大安山乡及附近几个乡镇所独有,被人称之为北京古代的“戏曲化石”。形成了淳朴而独特的乡风民俗。辽代石碑为大安山提供了历史见证。坐落在大安山村内的戏楼和石拱桥体现了大安山乡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早在五代时刘仁恭曾在大安山乡元港村修建行宫,作为离宫别墅(今遗迹尚存)。1944年成为解放区,原属房山县管辖,1952年划归京西矿区,1958年并入周口店区,同年成立百花山人民公社设大安山管理区,1961年称大安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称乡。1993年又划归房山区至今。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