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石家庄历史

河北石家庄有那些名胜古迹?

2021年05月17日 19:39:513730编辑

封龙山石窟
封龙山 (元氏县鹿泉市交界处)石窟 ,现存两处 ,一处在封龙山西麓的西石堂院 , 一处在封龙山东麓的东石堂院 , 东石堂院窟内造像己毁。西石堂院有窟三个 ,自西向东依次为一、二、三号。
一号窟即三世佛窟 ,主龛坐佛为释迦牟尼佛 ,右龛坐佛为未来佛弥勒佛 , 左龛坐佛为过去佛阿弥陀佛。窟内除三尊主佛外 ,四壁还刻有 90 多个小佛龛。
二号窟为千佛窟 ,坐像为释迦像 , 窟内四壁自上而下雕刻一排排、一组组纵横交错的小佛 ,共 847 尊。从雕刻内容和手法看 ,该窟开凿略晚于一号窟 , 约在唐代前期。
三号窟为涅槃窟 , 窟内刻释迦牟尼涅槃像 ,从雕刻手法看为北宋年间所刻。
西石堂院东侧崖壁上刻有“武平三年秋礼”6 字 ,是石窟始凿于北齐的有力证据。
1956 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山文庙
位于平山县城南街。文庙 ,又称文宣王庙、孔庙 ,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平山文庙坐北朝南 , 占地 5.4 万平方米 , 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 年) 创建。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 ,左右对 称 , 中轴线上有棂星门、大成殿、文凤阁等 ,两侧建筑为角门、腰门、东西配殿等。文庙两侧的东西学署是附属于文庙的教育机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1985—l987 年由河北省政府拨款进行大修 ,东西配殿面阔各 5 间 ,进深各 2 间 , 通高 12 米 , 建筑面积 626.6 平方米。悬山单檐琉璃瓦剪边 ,柱子和梁架用材粗大 ,檐下斗拱朴拙简洁。殿脊上的“吻兽”制造精细 ,各具形态。琉璃正脊上浮雕龙、凤、花卉等图案 , 两端鸱吻东西对列 ,垂脊前端排列飞禽走兽。整个大殿巍峨庄严。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幽居寺塔
灵寿幽居寺位于县城西北 55 千米沙子洞村北侧 ,坐北面南 ,背依翠峰 , 面临清流 ,景色秀丽 ,清静幽雅 ,因此得名。该寺碑文表明 ,是北齐使节散骑常待都督、定州诸军事抚军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高睿为其亡父、母、伯、兄、妾及自身功德于天保七年 ( 748 年)修建 ,塔高 23 米。
如今 ,殿堂建筑均己不存在 , 唯幽居寺塔巍然屹立。此外 ,尚有石碑 4 通、石造像 21 躯、石经幢一座等附属文物。现存幽居寺塔 ,为唐代重修 ,平面为正方形 ,密檐七层 , 高约 23 米。塔身自第二层以上每层高度递减 ,外部轮廓逐渐收缩 ,致使塔体成方锥形 ,优雅简朴 ,挺拔稳固。显示了唐塔的固有特点。
1956 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佗先人墓
位于石家庄市赵陵铺镇的赵佗先人墓原有 72 座墓冢 ,蔚为壮观 ,“获鹿八景”中 ,“烟树苍茫锁赵陵”就形象地反映了昔日赵佗先人墓的景色。由于年代久远 ,赵佗先人墓遭到严重毁坏 ,现仅存主墓一座。墓呈南北走向 ,长 50 米 , 宽 7 米 , 墓顶南北隆起 ,呈马鞍状 ,有清代墓碑一方 ,上书“西汉南粤王赵伦先人之墓” 。
1982 年 7 月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极县甄氏墓群
无极县甄氏墓群位于县城西南 13 千米的史村西南 ,是东汉至唐朝上层封建贵族甄氏“聚族而葬”的墓地。这个墓群在民国年间尚存 36 座。建国以来农民常用土打坯烧砖 ,大多坟丘夷为平地。1985 年唯史村南面、西面尚存 6座 ,其中两座分别为后汉甄谦和北魏甄凯墓。随葬品十分丰富 ,除大批陶器、陶禽畜模型及铜器、铁器、金器外 , 还有甄谦买地砖券一方。
甄凯墓出土文物有刻于北魏正光六年(525 年)的甄凯墓志一合 ,志盖正中篆书“处士中山甄凯墓志铭”9 字 ,志文魏碑体。
甄氏墓群的发现 ,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
1956 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陉天护故城
井陉县横涧乡天护故城历史悠久 , 汉高祖刘邦初年置井陉县(隶属恒山郡)
时 ,天护即为井陉县治所 ,直到宋熙宁八年(1075 年), 历时 1200 年之久 , 是井陉县治所历史最长的一段 ,堪称井陉县第一故城。现故城遗址仍依稀可辩。天户村北约 200 米处有一土阜 , 高 12 余米 ,为故城之西北城角;村西南留有一块蔬菜地 ,俗称“城角池”, 即原来的西南城角;东城门遗址上留有清代建的一座阁楼;西城门遗址处仅留有一块拴马石;城内东南部原有东禅院 ,现仅存唐代所建一座经幢。该经幢为唐代元和十五年(820 年)由禅院主持僧惠广等所建。经幢用青石建造 ,通高5 米、直径0.64 米 ,分十三层 ,一至四层为底层 ,各层呈八面棱形 ,大小不一。第二层座壁的八面上 ,在仅 0.15 米高的地方 ,浮雕着坐姿各异的佛像。第五层为八面棱柱体 ,高 1.39 米 ,宽 0.25 米 ,为经幢主体 ,上刻经文系金刚经。第八层雕有龙、虎、狮、象等八种兽像。第十层雕八个罗汉像。第十一层雕一莲花池。第十二层雕八个武士像。第十三层为葫芦形佛珠顶端。经幢设计奇巧 ,雕刻精细 ,幢上所雕佛像丰满多姿 ,神态栩栩如生 ,充分体现了唐代高超造型艺术和石刻成就。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