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古称“破釜塘”。汉建安初(196~200年),广陵太守陈登在破釜塘东筑高家堰,“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开始引湖水灌溉农田。三国魏明帝时(227~238年),邓艾修白水塘,“立三埝,开八水门,置屯四十九所,溉田万二千顷”。南北朝北齐乾明元年(560年),复修百鳖屯。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都,一路干旱,经过“破釜塘”时,喜逢大雨,水位大涨,一望无边,他一时兴起,就将破釜塘改为洪泽浦,洪泽之名由此而来。到了唐朝,又改称洪泽湖。
1950年重新治理淮河,在洪泽湖兴建了一系列控制工程,包括三河闸和入江水道等主要工程,1970年完成了各项工程,从此,淮河下游广大地区改变了历史上长期遭受洪涝威胁的局面。东侧平原广大农田的灌溉水源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每年由灌溉总渠输出的水量为70~140亿立方米,可灌溉洪泽、淮安、阜宁及滨海等市县农田120万公顷,其中自流灌溉已发展到26.7万公顷。
洪泽湖历史上最高水位为16.9米,发生在清咸丰元年(1851年),因黄河决砀山、东溢六塘河,洪泽湖水位猛涨,礼坝(位于三河闸南岸)被冲决,自此淮水由入海为主改为入江为主。洪泽湖最低水位为9.68米,发生在1966年。
发生在洪泽湖历史大事件
上一篇: 与美好城市面貌或理想的城市生活
下一篇: 城市生活e站是什么?都有什么功能?
- 发表评论
- 热门文章